清睿智能领衔发布智慧教育团体标准,智能化学习概念清晰

清睿智能领衔发布全国首个智慧教育团体标准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规范化发展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苏州市人工智能协会携手苏州清睿智能牵头制定的两项智慧教育团体标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应用场景分类》(T/SZAI 002-2024)和《“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智能教学软件产品类型分类》(T/SZAI 003-2024)已经正式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这是国内首次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细分场景与产品类型制定的系统性标准,标志着智慧教育领域迈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尤其重要的是,该标准把智能化教育和学习行业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做了有效的界定,有了标准就能方便行业沟通和判断,避免混淆。

明确了两个最核心的概念----行业发展的基础

当前,教育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但技术应用场景模糊、产品分类不清晰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鱼龙混杂让从业者和用户难以辨别。这两项标准基于中国教育学会2023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数研究”重点项目成果,系统划分了学习场景,明确了两个最核心概念----智能化学习和智能老师,奠定了行业发展基础。

作为智能化学习行业的最基础和核心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化学习?什么是智能老师?

智能化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互动,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智能老师:智能化老师是智能化学习的最高阶段,它的核心是,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高水平、拟人化、人性化的教学互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这些标准清晰的定义,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学习产品。例如,不少自适应学习产品,智能技术的使用发生在学习“之前”。它的核心特点是:使用智能技术为学生推送他适合他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相关的学习内容。但是,一旦开始知识点的学习,人工智能就会退场,剩下的就是传统的方式:看知识点相关的视频、课件和做题。因此这种方式还算不上是智能化学习。

自适应学习是“指路”,智能化学习是“陪跑”。过程中和学习前,智能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同。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了标准,让这两个概念就能够做清晰的区分和有助于沟通。

更多概念明确,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标准还创新提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UO-AIGC(用户导向的AIGC)”技术框架。此外,还从技术深度和服务维度,将智能教学软件,进一步划分为“简单智能化”“拟人化”“人性化”等层级,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技术选型指南。

清睿智能引领技术突破 定义“智慧教育”新范式

作为两项标准的主要牵头起草单位,清睿智能依托在中国智能化教学多年的积累和成果,通过标准制定等方式,帮助智能化学习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清睿智能旗下的“24K智能学习中心(原24K智能自习室)”,通过智能老师带领的智能学习,实现了智慧学成绩好。在政策已经明晰,基于智能软硬件的开展的智能学习不是培训的背景下,标准的推出,有助于行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赋能行业升级 构建智慧教育生态

两项标准的发布不仅为教育机构、科技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的参考框架,更通过定义“智慧学习空间”等前沿场景,推动教育管理、家校互动等环节的智能化协同。

随着标准的实施,教育资源的智能化生成与精准匹配能力将大幅提升。此次标准的发布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尺”,更通过厘清智能化教育的核心逻辑,为政策制定、产品创新和资本投入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我国智慧教育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