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二十即将发射!航天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中国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值得关注的是,发射时间又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这也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在航天日飞赴太空。

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太空会瞬间被冻住?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真相果真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

传言:此前有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在太空期间出现颈动脉和视网膜变厚、体重变轻、认知能力下降等变化。因此部分网友认为,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

真相:改变的是基因表达而非基因本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解释道,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后,受太空环境影响,一些外在基因表达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真正的遗传“密码”,也就是内在基因并未发生改变。

“实际上,人在地球生活基因表达也会变化。比如,熬几次夜基因表达就可能变化。”郑永春说。

显然,论文中说的是基因表达变化,而非基因本身的变化。要知道,人体的DNA即使发生1%的改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毕竟,人类和黑猩猩也仅有1.2%的遗传编码不同。

空间站的航天员 都是飘着睡觉的?

传言:在地球上,我们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早晨从床上醒来,即便偶尔发生意外,也只是会掉在地上。但是到了太空中,由于航天器围绕地球高速飞行,形成了失重的环境,导致空间站航天员都是飘着睡觉的。

真相:这并不是事实,在狭小的舱内漂浮很容易碰撞到各类仪器设备,发生危险,所以航天员睡觉时都要专门把自己固定好。

在早期的神舟飞船任务阶段,航天员是把睡袋在舱内固定好,然后钻进睡袋里睡觉的。

而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已经正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现在的航天员们是无比幸福的,因为他们有着宽敞舒适的独立睡眠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各有三个独立睡眠区。

天和核心舱的睡眠区为横向设置,航天员是“躺着”睡,问天实验舱的睡眠区为纵向设置,航天员是“站着”睡,但是在失重环境下,睡觉时感觉是没有区别的。

在睡眠区内,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地选择睡眠区内睡袋的固定方式,有些航天员喜欢更安稳的全固定方式,有些航天员喜欢更自由的漂浮感,就采取半固定的方式,让睡袋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设计师们还贴心地为每个睡眠区设置了一个舷窗,如果喜欢,随时可以观赏美丽的太空景观。

在太空伙食很好 更容易发胖?

传言:在《天宫TV》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真实状态,同时还有很多细心的网友通过这个节目发现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脸明显比在地面时大了一圈,于是就有传言调侃,空间站的伙食是不是太好了,航天员们在那里更容易发胖。

真相:网友们其实说对了一半,空间站的伙食确实不错,但造成面部看起来发胖的原因是在失重环境下,头部分布的体液会变多,所以面部看起来好像胖了一圈。

由于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体内易出现水分丧失及肌肉萎缩等状况,体重还会普遍减轻2至3公斤。

造成面部看起来发胖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在失重的环境下,包括血液在内的各种体液在体内分布的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地面环境相比,最明显的就是头部分布的体液更多了,所以面部看起来就好像胖了一圈。

除此之外还有鼻腔和口腔黏膜充血,眼窝浮肿,头部和颈部静脉扩张等表现。体液向头部分布更多的同时,势必在下肢就会减少分布,所以在航天员脸变胖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就是他们的腿会变细一点。

这些现象在刚进入太空的前几天最为明显,随着人体对失重环境的适应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缓解,当航天员返回地面一段时间后就会彻底恢复。

太空“出差”影响女航天员生育?

传言:如今,越来越多女航天员飞上太空。有传言称,女航天员必须生育后才能进入太空,否则从太空返回后影响生育。

真相: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传播专家庞之浩说,这是无稽之谈。虽然太空飞行存在较大风险,但不会对女航天员生育造成负面影响。

太空生活会对航天员身体产生一些影响,如身高增高、肌肉和骨骼退化等。但人体适应能力很强,过一段时间就可恢复正常。通常来讲,谨慎起见,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般会调养一段时间再备孕。

在太空三天就能洗一次澡?

传言:飞船里有洗澡巾、洗发巾,航天员们通常每隔3天就能洗一次澡。

真相:该说法不准确。目前不管是中国空间站还是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一次澡也洗不了。空间站内为失重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不小心让小水滴跑出来就会在空间站内漂浮,同时会威胁航天员和舱内仪器设备的安全,要手疾眼快地把它们捕获。

虽然在早期的空间站内曾经试验过设置封闭淋浴间解决洗澡的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发现并非解决在轨个人清洁的最好办法,所以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内都是不能洗澡的。

但航天员可以将湿毛巾加热后擦拭身体,为了解决洗头发的问题,科研人员为航天员专门设计了带有洗发液的洗发帽,具有弹性收口,能够很好包裹头部。航天员只要套在头上用手进行揉搓进行清洁,之后直接擦干即可。

这样洗澡和洗头是远不如在地球上方便和舒服的,所以很多在空间站执行长期任务的航天员们回到地球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痛痛快快地洗一次热水澡。

航天员在太空中刷牙后 都要吃掉牙膏沫?

传言:为避免牙膏沫在空间站中四处飘散,航天员每次刷牙后,都要将牙膏沫直接吞下。

真相:不一定!航天员在太空刷完牙可以将牙膏沫吐到纸巾上扔掉,但也有航天员喜欢将可食用的牙膏沫直接咽下去。

航天员在太空中也需要清洁牙齿,但是并不像我们平时刷牙时,最后通过用水多次漱口的方式吐掉牙膏沫。

一方面是因为在太空水资源非常宝贵,要尽量避免不可回收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防止吐出过多漱口水漂到空中形成安全隐患。

航天员在太空刷完牙时可以把牙膏沫吐到纸巾上,再把纸巾扔进垃圾袋。不过也有航天员喜欢用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牙膏沫咽下去。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航天员们使用的牙膏成分是特制的,全部由可食用的成分组成。

还有一个小秘密,有时航天员们为了方便,还会用手指裹上湿巾来直接清洁牙齿,这样就不用咽下刷牙的漱口水啦。

如果不穿航天服 航天员在太空会被冻住、人体会爆炸?

传言: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需要一直穿着航天服,如果不穿航天服,在太空中会被瞬间冻住。并且,受某些科幻电影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失去航天服的保护,航天员会在太空中爆炸。

真相:该说法不准确。空间站附近太空并非一直处于寒冷环境,即便处于寒冷环境,受真空环境影响,人体热量也不会瞬间散失。

首先在空间站附近的太空环境并非一直处于低温,在阳照区被太阳照到的时候空间站外表温度可以达到150摄氏度,在非阳照区才进入真正的“严寒”环境,温度可以下降到零下100摄氏度左右。

而且即便在这种寒冷的环境,人类如果脱离舱外航天服的保护也不会“瞬间”被冻住,因为这里几乎为真空环境,人体与外界的热传导效率不高,所以热量也不会瞬间散失。

30666ec2fbcb1cf6654ca6788140d562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是航天员在舱外环境中真正的威胁远远不止极端温度这么简单,研究资料显示,如果不屏住呼吸,航天员暴露在太空10秒钟后,会有很多较轻微的问题出现,包括晒伤,可能出现减压症,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轻度、可逆、无痛苦的肿胀;暴露半分钟左右还不太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然后,航天员会因缺氧失去知觉,细胞缺氧的伤害不断累积,大概一分钟后死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人体的气压虽然大于太空气压,人体会肿胀,但不会爆炸。

所以航天员出舱活动时所穿着的舱外航天服不仅仅是一套服装,更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型宇宙飞船。

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 太空中不能戴眼镜?

传言: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不能戴眼镜,因为在太空中戴眼镜可能会带来意外伤害。

真相: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确实很高。不过,目前低度近视也是被允许进入太空的。在飞行任务的上升段,存在火箭震动、过载等复杂情况,如果航天员佩戴框架眼镜,可能会导致碰撞等问题,所以航天员在该阶段不会佩戴框架眼镜(可佩戴隐形眼镜)。空间站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正常佩戴框架眼镜。

多年来,航天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任务环境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再严苛;另一方面,未来我们需要更多一线研究人员“上天”进行科学研究。显然,用近视与否作为硬性标准选拔科研人员并不合适,所以低度近视者如今也被允许进入太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度近视者仍然不能进行宇宙航行。毕竟高度近视者坐过山车都可能视网膜脱落,就更不可能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加速度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曾介绍,任务不同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从视力角度来讲,高度近视不行,低度近视还可以,我们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综合:北京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科学辟谣、西青辟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