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市值蒸发超8成,商汤科技有多难?

01

净亏损43亿

近日,商汤科技发布了2024年的年报,2024年全年净亏损43.06亿元,2018年至今,累计亏损超过546亿元。

截至2月18日港股收盘,商汤-W(00020.HK)收盘价格为1.4港元,总市值只有518.1亿港元,相比于2022年1月4日市值最高点3200亿港元,市值蒸发了83.3%。

事实上,商汤科技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连续亏损10年,年年在亏损,从未盈利过,最近几年,还不断陷入降薪和裁员的风波,商汤科技怎么了?

02

4年裁员近2500人

连续亏损的背后,是极致的成本压缩,而首当其冲的,是卑微可怜的打工人。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汤科技的员工人数为3756人。而就在半年前的2024年6月30日,当时商汤的员工还有4672人,仅仅半年时间,裁员了近千人,裁员幅度近2成。而在2021年商汤科技刚上市的第一年,当时商汤科技还有6113名员工,而今天员工人数减少了将近2500人,不得不说,打工人真苦。

为了压缩成本,不仅商汤科技的员工被大量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销售和行政的费用也被大量压缩。财报显示,2024年商汤科技销售费用只有6.55亿元,相比于2023年减少了20%,行政费用相比于2023年下降了3.1%,只有14.64亿元。

此外,为了节约成本,商汤科技甚至还把在新加坡的办公室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如今连续亏损,似乎已经被资本市场抛弃的商汤科技,其实曾经是很牛的。

03

商汤科技的昔日光辉

要知道,在2014年,商汤科技刚成立的时候,创始团队和高管那可都是科学家出身,创始人汤晓鸥,37岁就做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同时他还是工程学院杰出学人,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创始人、浦江实验室主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汤晓鸥在学历上也是拉满, 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1年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那可是麻省理工啊,世界排名和录取难度领先哈佛的学校。汤晓鸥不仅被录取了,而且还毕业了。并在博士毕业后的2年后,也就是1998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任教。

顶尖科学家带头创业,同时还主攻的还是人工智能(AI)方向。当然,在今天我们提到AI,可能感觉已经有点烂大街了,几乎每家公司都号称自己是AI赋能。

但商汤科技的成立时间,是在2014年,当时汤晓鸥博士就已经开始人工智能的创业,可见其先见之明。

于是各路资本争先恐后抢着来“送钱”。在上市之前,商汤科技经历了12轮融资,而且只有顶级的机构才有资格投资。副总裁柳刚甚至曾说:“商汤科技可不是谁想投就可以投的!”

凭借着资本120亿美金的超高估值,商汤科技组建了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在上市之前,就拿到过超过2000个订单,涵盖各级政府以及500强企业。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想投都没资格投的“资本宠儿”,为何如今变成这个样子?

04

科研与商业的两难

创始人是科学家,某种程度上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从科研成果来看,商汤科技凭借着创始人的科学家基因,以及数千人的科研团队,发表了600篇论文,获得8000项专利和70个竞赛冠军。

那么问题来了,企业毕竟不是科研机构,企业是要赚钱的,你有这么多“黑科技”,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变现呢?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研发和市场,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两难。过于重视市场和销售,而忽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但如果只重视研发,而忽视市场和销售,没有足够且持续的资金上正反馈,研发也很难真正持续。

因此,对于很多科技公司而言,常见的办法是“挤牙膏”。

什么意思呢?

我有足够多的黑科技,但要一点一点的放出来。每轮迭代产品,黑科技每次只放出来一点点。甚至我今天已经掌握的技术,可能应用在产品上要在几年以后。

“挤牙膏”的目的,就是要让科技变现,要让每一次科技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也不能少赚一分钱。

那么“挤牙膏”好处就是,企业赚到了钱,就可以把钱投入在研发,研发出了新的技术,再用技术去赚钱,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正反馈循环。钱越赚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强。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牙膏挤爆的时候,比如2023年发布的M2 Ultra芯片,至今仍然是性能最强的芯片。

但大部分时候,科技企业还是会践行“挤牙膏”战略,从而在科研和市场当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05

商汤的困局

商汤科技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科学家的基因,会让公司更加注重科研,探索科技的边界,而轻视营销和变现。

这点在2024年的财报上也有反映。随着连续多年的亏损,商汤科技也在不断地进行“开源”和“截流”的战略。

在“截流”的部分,前面也提到了2024年商汤科技销售费用相比于2023年减少了20%,只有6.55亿元;行政费用相比于2023年下降了3.1%,只有14.64亿元。

2024年虽然亏损43.06亿元,但商汤在研发上的投入却不减反增。从2023年的34.6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2亿元。

在年年亏损的情况下,削减销售的投入,却大大增加研发的投入,不得不说很有科学家精神,但还是要考虑赚钱啊。

此外,在产品上,商汤科技主要是给大型公司、企业、政府等做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安防领域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服务,是针对具体公司、具体问题、具体情况来具体设计,而不是统一标准化的产品。这意味着成本和价格也会更高,有需求且有支付能力和意愿的可会会更少,也就越难赚到钱。

相比于10年前,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仅在国内,豆包、kimi、DeepSeek、元宝、讯飞、智谱,甚至文心一言等等,层出不穷,商汤科技能否凭借早年AI领域的先发优势,在今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浪潮中再次领先,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