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女孩“走神”被老师揪耳朵撕裂2厘米?好心不是暴力伤人的借口

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

实习生 李昕月

4月23日,有网友举报称,其在福建泉州某小学就读一年级的侄女,被老师揪伤耳朵,致侄女右侧耳廓耳后沟裂伤2厘米事后,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缝合。24日,属地泉州市丰泽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涉事老师已停课协助调查,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在和家长协商处理此事。(4月24日广州交通电台)

WechatIMG5347.jpg

相关视频截图

从视频中那触目惊心的伤口可以想象,孩子遭受了多大的痛苦——成年人面对这样的伤口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一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这一幕,实在令人心疼不已。

涉事老师或许是出于对学生的高期待,恨铁不成钢,希望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出发点有其善意的一面,但绝不能成为实施暴力行为的借口。在现实中,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上课时每分钟保持高度集中,但这不等于触犯了“天条”,教育本就是一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理应理解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

同时,《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此次涉事老师揪学生耳朵致伤的行为,显然严重违反了这一规则。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了直接伤害,更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即便学校表示涉事老师已停课,也会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但有形的伤口或许能够愈合,无形的心理创伤却可能伴随孩子一生,使孩子对学校、对老师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教师在教育理念和职业素养上的严重缺失。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尤其在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时,更应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惩戒学生并非不可,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权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诸如耐心的引导、温和的提醒、合理的奖惩机制等,都远比简单粗暴的暴力行为更有效,也更符合教育的本质。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刻认识到暴力教育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完善监督举报机制,畅通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渠道,对体罚等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对于受到伤害的学生,要提供专业、持续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任何以教育之名行暴力之实的行为,都不应被容忍。只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用爱和智慧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育真正回归到育人的本质。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