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王石,代言528一碗的燕窝,缺钱花了?

万科创始人 王石

王石代言,也缓解不了燕之屋的焦虑。

| 在这里,明尺度,懂宽窄 ,知进退,悟人生

全文1698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近日,74岁万科创始人王石代言燕之屋“总裁碗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也是王石自2017年正式从万科集团退休后再次出现在公众焦点中。

尽管营销声势浩大,但产品销量却远不及预期。截至4月26日,该产品在燕之屋天猫旗舰店仅售出65盒。

与此同时,燕之屋(01497.HK)在2024年出现了五年来首次“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在高端消费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燕之屋的这一战略布局究竟是破局之举,还是新的挑战?

01

王石代言

售价高达3168元

3月18日,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在个人微博发布一条燕之屋广告宣传片,燕之屋随后也转发微博宣布“欢迎王石成为燕之屋品牌代言人”。

燕之屋官网介绍,“总裁款”碗燕由燕之屋携手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开发,统一零售价3168元/盒,一盒共有6碗,折算后的单碗均价为528元。

很显然,这是一款有购买门槛的产品,选择王石作为代言人也正是为了贴合企业家群体。

但现实是,其定价远超普通燕窝产品(均价约174元/碗),甚至高于同品牌“尊享款”(498元/碗)。

“总裁们”显然对此并不买账,截至目前,该产品在燕之屋天猫旗舰店已售65盒。

燕之屋推出“总裁碗燕”,并邀请王石代言,意在开拓男性燕窝市场。然而,男性对燕窝的接受度究竟如何,仍是一个未知数。长期以来,燕窝被视为女性专属的滋补品,在消费者心中,燕窝与美容养颜等功效紧密相连,这种刻板印象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消费者调研显示,男性消费者更倾向于护肝片、维生素等功能明确的产品,对“玄学滋补”接受度低,男性消费场景难以建立。即便借助王石的“企业家”形象,也难以快速扭转“燕窝=女性滋补”的刻板印象。

从市场竞争来看,男性滋补市场也并非一片蓝海。除了传统的滋补品如人参、鹿茸等,近年来,各类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层出不穷,竞争激烈。燕之屋想要在男性滋补市场分得一杯羹,面临着诸多挑战。

02

增收不增利

“燕窝第一股”也有隐忧

燕之屋重金聘请王石代言,背后是其业绩增长的压力。作为“燕窝第一股”,燕之屋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2024年燕之屋全年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18%,这是其近五年以来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2021年至2023年,燕之屋的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1.88亿元、1.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1%、14.42%、4.93%。

在资本市场,燕之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截至4月25日收盘,其股价报6.54港元,相较于去年7月的高点,累计跌幅已达57.4%,相较于IPO发行价(9.7港元)下跌32.7%,总市值缩水至30.4亿港元。

为了提升业绩,燕之屋近年来在营销方面投入巨大。2021年至2023年,燕之屋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99亿元、5.04亿元和5.63亿元,2024年更是达到6.7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高达32.7%。然而,如此巨大的营销投入并未带来对应的营收增长。2024年纯燕窝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仅为0.06%,增速显著放缓。

在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的同时,燕之屋的研发投入却相对有限。2024年研发开支仅为2854万元,同比增加8.19%。

与此同时,燕之屋近三年来的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上升,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则逐年下降。2024年,燕之屋的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23.83天、15.42天和22.46天。

这反映出,燕之屋的库存风险正在上升,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有所减弱,同时对上游供应链的议价能力亦有所削弱。

03

王石缺钱?

或基于个人兴趣

身为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的王石,如今做起了代言燕窝品牌的“副业”。

很多人问,王石缺钱吗?

从收入来看,王石并不缺钱。

公开资料显示,1998-2005年,王石领取薪酬合计约800万元;2006-2017年6月底退休,11年半期间薪酬合计约1.1亿元。

2019年,王石透露自己作为终身荣誉董事长,一年从万科拿的退休金1000万出头,按此推算,2017年中期退休至2022年,五年半期间退休金至少5500万元。

2024年4月末,万科面临现金流紧张困境,王石自动放弃千万“退休金”与公司共渡难关,其妻子田朴珺也曾表示“我养你”,引发大众关注。

更早之前,王石还称与田朴珺认识时,田朴珺现金存款比他多。

王石自2017年“退休”后,活动颇为丰富,不仅参与运动、出书、拍纪录片、开私董会,还参与创办多家公司,涉足私募基金。

此次代言燕之屋,或许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王石喜欢。

燕之屋聘请王石代言“总裁碗燕”,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一次大胆尝试。然而,从目前的市场反响和公司业绩来看,这一策略能否成功破局,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消费市场日益理性和竞争激烈的当下,燕之屋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市场策略。

编辑:小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