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物业发布《智慧社区实践报告》 推出24小时“AI大脑”

早上五点,郑州万科城紫苏苑小区的“AI摄像头”发来车库出入口人员停留紧急预警,存在安全隐患。

早上五点,郑州万科城紫苏苑小区的“AI摄像头”发来车库出入口人员停留紧急预警,存在安全隐患。物业收到预警信息后,迅速通知安全员前往查看,安全员到达现场发现一位阿姨因携带重物无法通行,正试图搬离。安全员立即协助搬运,并提醒阿姨车行出入口人员通行存在风险,指引其走人行出入口并可随时向物业求助。整个处理过程迅速,及时解决了安全隐患。

除了摄像头,该小区还有出入通行、消防传感器等多种智能设备,它们背后是一台名为“灵石”的服务器在默默运作,如同24小时在线的“AI大脑”。一旦出现电动车进电梯、儿童单独乱跑、老人摔倒、垃圾堆积、周界围墙入侵、楼内产生明火等50余种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安排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处理,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困扰。

4月25日,在2025中国物业服务力暨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克而瑞物管联合万科物业,共同发布《智慧社区创新与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万科物业“人+机器+远程运营”的物业服务模式已在全国3000多个小区落地,基本覆盖居民生活的所有服务触点,为行业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图为:《智慧社区实践报告》部分内容

图为:《智慧社区实践报告》部分内容

“AI”加持:3000个小区的数字化生存探索

技术落后、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薄弱……《报告》指出,智慧社区建设面临一系列难题,迫切需要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万科物业在全国3000多个小区,投入了AI摄像头、出入通行、自助客服、设备传感器(消防、电梯、用水等)等相关的智能设备,完善网络和各类数字化平台研发,搭建起统一运营的智慧服务平台,管理和监督现场的服务质量。

从一个小区到3000多个小区,万科物业如何保障服务标准统一?其在武汉设立的全国数字运营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小区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消防、用水、电梯等)收集数据,该中心能够自动分析这些数据,并实时发出预警,及时避免安全事故。遇到台风、暴雨、冰冻等特殊天气时,还可以实现统一调度管理,确保每个小区都能随时应对。

万科物业相关产品负责人透露,搭建小区现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远程实时监督服务,构建起“人+机器+远程”高效服务模式,是万科物业智慧社区长效运营的基石。

去年开始,万科物业在小区打造了“AI大脑”(灵石边缘服务器),自动整合所有智能设备的数据,24小时监测小区人员、车辆、安全、环境、客户服务等动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迅速识别发出预警,同时分析解决方法,通过智能工单系统快速安排合适人员处理,将整个服务流程编织到一张高效运转的网内。过去的人工巡检需30分钟以上,而“AI大脑”在5秒内就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确保问题无遗漏。

图为:小区智慧化系统识别乱停车

图为:小区智慧化系统识别乱停车

智慧服务落到五大实处:满足住户300余项生活需求

《报告》强调,智慧社区建设需落到实处。万科物业聚焦安全、生活、环境、服务响应和社区氛围五大领域,将智慧服务融入300余项小区触点,为居民打造宜居宜心的家园。

凌晨两点,郑州万科城紫兰苑小区的“AI大脑”(灵石边缘服务器)发出紧急预警:周边摄像头捕捉到一名陌生人在小区旁徘徊。指挥中心迅速通知附近的安全员前往查看。在万科物业采用智能监控、四线制电子围栏和红外对射探测器,构成周边报警系统,实时监测社区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万科物业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用水安全、排污堵塞和电梯安全,保障居民生活无忧。借助智慧物业服务机凤梨一号和“住这儿”APP,提供24小时服务,快速响应居民需求。同时,采用智能清洁设备提升保洁效率,精准绿化养护节约资源,营造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

报告披露,万科物业在智慧社区建设领域取得显著技术成果,已累计获得71项专利和259项软件著作权。“这不是某家企业的独角戏”,克而瑞物管专家张兆娟认为,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社区治理模式的革新。AI大脑让巡检智能化,大语言模型整合数据助力决策,智慧服务平台变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感知,推动社区治理从“人力密集型”迈向“数据驱动型”。这不仅为物业行业开辟了新增长极,更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可扩展的基层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