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举报诗词大会决赛问题,得到的回复却是工程欠款问题。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宁夏银川市市长信箱一封张冠李戴的回复,引发了不少关注。4月27日,银川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此事系工作人员失误所致,现已被内部处理,12345平台也已向举报人电话致歉。
市长信箱“已读乱回”,看上去回复得挺及时的,实质上是制造了一个低级失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料,反而造成了极大的延宕和负面影响。
有关方面一语“失误所致”道出了真相,却难以消解公众心中的疑虑。这种失误一看就是把信息内容“拉郎配”的结果,难道,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吗?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些错,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条件不够,而是因为责任心不够,导致“解题”偏差,这个问题更让人愤懑满怀。毕竟,只要工作人员仔细对照一下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回复的内容,相关把关人员在正式发出回复之前能守土有责,这种事就不可能发生。
此中的悖论在于,如果工作人员认真进行了调查处理,又怎会答非所问?如果信箱的答非所问出于一种偶然,那么只能说明前期的工作也有“偶然性”存在,换言之,这种处理方式对应的工作模式,本身就可能暗含犯错的因素。因此,即便处理了当事工作人员,也无法保证下一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多年来,市长信箱答非所问的事件并不鲜见。例如,在某地,明明群众反映的是税务领域的问题,市长信箱却建议投诉者与某超市联系。在某地,网友关心的是退休话题,市长信箱回复的却是人口迁入政策。
一些地方的市长信箱自诞生以来,以一号对外、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等要求,呼应了群众的难点和痛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理论上,市长信箱代表着“市长”,体现着政府层面对于社情民意的倾听和关注,“管用”和谦抑是其立身之本。但是,不知从何时起,个别地方的市长信箱在权威性、规范性上有所退步,以至于对群众的冷暖关切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搞出乌龙事件。
工作人员可以依规“代劳”,但是市长信箱的功能岂能空心化、偏题化?倘若这一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人们无法不担心:即便回复没有张冠李戴,回复的质量、解题的力度,又如何保证。
种种令人错愕的现象,不仅耽误了问题的解决、怠慢了群众的热切期盼,还堵塞了民意反映通道、影响了地方的形象,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不必讳言,市长信箱“已读乱回”背后的根本问题,是个别地方的政府热线在工作机制上不扎实、在管理监督上不严密,存有漏洞和硬伤。
市长信箱的地位和功能,绝不能降低。通过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说到底,城市当从提高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的视角,不仅要下大力气解决受理群众诉求等环节上的“堵点”,真正把市长信箱办出品牌和口碑效应,更要以此为契机,对照检查,举一反三,不断改良工作和管理机制,为民生解忧,为城市造福。
说到底,唯有通过强化作风建设、推进工作和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做到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减少和杜绝前述“工作失误”,让反映问题的群众感到满意。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