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5300 字,预计阅读 13 分钟
2024年,抖音知识赛道迎来了流光溢彩的一年。
一方面,越来越多创作者投身于知识内容创作,不断丰富抖音内容生态——根据官方数据,截至 2024年年底,抖音平台万粉以上的知识创作者达到32万名,全年创作了超5.7亿条优质知识内容;
另一方面,不少在创作形式上极具特色的现象级案例接连涌出,比如@米三汉 的《450分钟深度解读红楼梦》收获1300万点赞,以此为开端,其粉丝量也从原先的不足1万狂涨至如今的500多万;@迷因水母 擅长用二次元动画重现知名人物背后的故事,其发布的一条展现“牛顿不为人知的N面”的动画视频,收获百万点赞之余,还为账号带来了100万的粉丝增量……
据卡思观测,截至目前,抖音知识相关的话题下,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千亿。在抖音的一众内容类别中,知识垂类的存在感不仅越来越强,增速也越来越快。不少知识创作者在快速涨粉之余,还实现了稳定的变现,商业价值不断增强。
而就在近日,抖音又为知识赛道的热烈走势 “添了一把火”。
4月24日,抖音在北京召开了「2025抖音知识创作砥砺计划」发布会。会上,抖音宣布将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优质内容;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三大作者服务专项体系,全年深度服务1000位优质作者。
抖音的“大张旗鼓”背后,是其扶持知识内容的决心和野心。而它 “烧的这把火”,势必将照亮更多知识创作者的职业之路。随着「砥砺计划」的实施,更多知识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了。
精耕四大方向,
让好内容做透、做深
“这片叶子也太不讲武德了,它居然是一只叶䗛。”
@Jason(浴桶)的自然笔记 将手电筒对准手中的一簇树叶,并慢慢向上翻转,随着他的动作,一只碧绿的叶䗛“原形毕露”,呈现在观众面前。Jason随之讲解,“她叫女神丽叶䗛,属于竹节虫目下面的一科,不过叶䗛家族横向发展,竹节虫是纵向。”
在抖音,Jason是一名狂热的螳螂爱好者,热衷于踩着洞洞鞋穿梭在世界各地的雨林中,与各式各样的螳螂“贴贴”。今年4月,Jason与脱口秀演员小鹿共赴西双版纳雨林,寻找神秘而美丽的兰花螳螂。
雨林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Jason在探索中也不忘讲解,“这是西双版纳KTV麦霸,版纳最大的螽斯,叫做巨拟叶螽”“库利拟睫螳螂,这是分布在我们国内很像枯叶的一种螳螂,而且比较稀有”……神秘的雨林生态配合新奇有趣的昆虫知识,一场场自然盛宴在观众眼前不断呈现。
事实上,Jason与小鹿的跨界合作来自抖音官方的牵线,这一联动模式也是平台发力科普赛道、并由此策划的“自然奇境科普季”主题活动的典型代表。这一主题活动由国家林草局指导,联动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五大国家公园,旨在为创作者提供稀缺创作场景;活动中,抖音官方还会为创作者们联动不同领域的名人,帮助他们创打开创作边界、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可看性。
卡思了解到,在自然科普方向之外,抖音「砥砺计划」还针对科技、人文、校园三大方向分别策划了“Tech the world”“文脉里的中国”“名校公开课”主题活动,以帮助相关方向下的创作者将内容做得更透、更深。
具体而言,“Tech the world”将立足科技领域热门趋势,策划多场极客整活高点事件。比如,90后创客女孩@海伦娜儿,出于对硬核手工的喜爱,不仅等比例复刻出了《全职高手》中的千机伞、《秦时明月》中的武器“非攻”,还自制了外骨骼机器人,达成“机械飞升”,系列“硬核操作”让她顺理成章成为抖音月度精选作者。
不久之前,她对“气动肌肉”的概念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了创造一双翅膀的大胆设想。从基础设计、材料测试起步,@海伦娜儿 一步步完成了翅膀骨架的结构设计、改良了气泵,还重新设计了肌肉纤维的基本元件……这一项目耗时两个月,最终她以山海经金乌女皇的形象华丽亮相,黑色羽翼缓缓展开之时,不少粉丝感慨“梦想照进现实”。
在极客高点事件策划外,抖音还将牵手30+先锋企业,助力科技创作者突破创作边界。今年年初,在抖音官方撮合下,超430万粉丝体量的@差评君 联动@国资小新、@中核集团,走进“华龙一号”漳州核电站,探秘核电站的安全性原理。
与此同时,抖音还将启动“AI新星计划”,预计扶持30+AI新星,开启AI玩家挑战赛、同好沙龙,助力相关创作者创作全网领先的AI科技内容。
于人文领域,过去一年,抖音涌现出诸多优质创作者,以各式各样的叙事手法与表达形式,引领观众沉浸式享受一场场人文盛宴。比如,@张志浩在剥柚 将《红楼梦》与当代人际关系相结合,对书中人物进行了新颖视角的解读,如“210分钟理解薛宝钗”“240分钟只为黛玉”,他本人则在深度解读中成为观众的“文学搭子”;@东兴苟十三 则将镜头对准了苏轼、王维等古代名人,将他们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让原本只存在于书本里的历史人物形象变得饱满立体。
在人文领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抖音还策划了“文脉里的中国”主题活动,集合地方城市资源,多方联动武当山、岳阳楼、太仓、故宫博物院等中国文化地标,为创作者拓展更多创作场景、资源,以创意策划助力精品人文内容破圈。
于校园内容领域,过去一年,名校们纷纷在抖音开启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尝试,建立起一座座“赛博高校”。典型代表如@北京大学:2024年底,@北京大学 在抖音独家发布了12门信息技术学科的完整课程,收获了超6600万次播放、230万次点赞,并掀起一阵“我在抖音读北大”的热潮。
目前,@北京大学 抖音粉丝量已超过881万,跨年期间,超百万网友在直播间内观看了“北大科学Yeah”跨年演讲,5位北大科学家和1位毕业于北大天文学系的天体物理学科普创作者依次上台演讲,分享前沿科技与科学图景,这场演讲也最终成为无数在线学习网友的“结课仪式”。
2025年,抖音将继续打造“名校公开课”IP,上线公开课专属频道,重点推出200门以上高校名课,并通过特色节点推流、特色活动联动、博主共创等形式,与名校共建学科名片,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抖音上深度学习各类学科知识。
从流量扶持到变现激励,
深度辅助创作者成长
除纵向上发力四大方向之外,在横向层面,抖音「砥砺计划」还在流量、资源扶持及变现激励等层面做了许多规划,以帮助创作者搭建起良好的成长体系。
首先,在作者成长上,抖音会为优质作者的破圈投入定制化的传播与运营资源。专属流量加持、个性化热点打造外,还将给予作者多项专属产品和荣誉身份席位,独家共创高点事件。
比如去年在入选“抖音精选作者”后,@毕导 在12月终于圆了作为科普作者的“诺奖梦”。
经由平台牵线,他得以奔赴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周现场,感受“我被天才包围了”的盛况。总计三期的“诺奖定制视频”中,毕导不仅从第一视角带领用户沉浸式逛诺奖现场,打卡炫目的灯光秀,走进诺奖博物馆,还采访了诺奖获得者本人。系列视频吸引众多用户前来围观之余,也为他带来超77万次点赞。
与此同时,抖音还会联动媒体、综艺、名人等,将作者送上更大的舞台。比如@迷因水母 发布的“牛顿”视频,不仅在抖音收获了众多关注,还因此被@新华社 报道推荐,从而辐射至更广泛的圈层。
而在作者培养上,一方面,抖音搭建了一套文字创作者扶持新机制,包括撮合优质内容机构打造IP、定向扶持提升视频网感、平台深度介入保障作者权益等,以助力文字创作者度过转型视频创作的“阵痛期”。
另一方面,平台还将目光投向了校园创作者。对于身在校园、愿意在抖音持续表达、创作知识内容的“学霸”们,抖音将提升孵化能力,预计扶持100+学霸新作者,开拓N种校园新风向,同时帮助外站作者完成内容“迁移”。去年年底,@中科院博士小天 以自己“高考失利到保研中科院”的逆袭故事,投入了抖音“女性成长”赛道。在平台的流量激励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小天抖音账号涨粉超45万,成为赛道上的“学霸”新星。
值得关注的是,在变现激励层面,为了让好内容获得高价值,抖音一方面稳定激励,推出“创作者伙伴计划”,巩固好作者与好内容的稳定收益;另一方面则进行专题策划,20+专题活动贯穿全年。
此外,为了深度撮合好作者与好品牌,平台还创设了多样化电商的经营模式,包括直播带货、橱窗变现、自有品牌等,帮助创作者进行精品商业内容共创、定制化直播合作等,进一步打开商业机遇。
在「砥砺计划」中,抖音还推出了“精选创作者出版计划”,联合超20家出版机构,为100位抖音精选创作者圆出书梦。不久之前,果麦文化就和历史作者@浪花姜 达成了出版合作,共同推出历史书籍《古人那些事儿》(暂定名),该书预计2025年正式面世。
不难看出,从作者成长到多渠道变现,「砥砺计划」致力于从多个维度为知识创作者铺平道路。此外,卡思还了解到,抖音未来还将持续进行生态筑基,包括持续升级中长视频产品功能和内容推送机制,加快对低质内容的治理,以此让知识创作者拥有更为良好的创作体验和创作环境。
知识创作者的“黄金时代”来了
事实上,在发布「砥砺计划」之前,抖音已经对知识赛道倾注了长久的心血。
早从2019年开始,抖音就曾陆续推出过 “DOU知计划”“DOU知计划2.0” “轻知识计划”等一系列扶持计划,并在产品功能、运营激励、内容创作工具等多个层面为知识内容创作者推出全方位的服务方案。随后,更是在内容分发、搜索优化、原创保护、审核机制等层面做出了多重尝试和改进。一系列动作背后,其扶持知识赛道的用心一目了然。
平台的强势扶持之外,用户对内容需求的变化则让知识内容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真的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抖音。更不能低估这里的用户,认为大家只喜欢看那些浅层的、不需要动脑子的东西,这绝对是一种误解,甚至是对用户求知欲的一种不尊重。” 创作者@学院派Academia 在砥砺计划发布会上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表达了这样的感悟。
作为一个学院派知识创作者,@学院派Academia 擅长用美国大学通识课程水平制作硬核学术视频,以一针见血的犀利视角和逻辑严密、论点充足的表达为用户清晰展现了社会本质、国际局势、各种政治经济形势。起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抖音发布作品,不曾想,这些深度知识却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喜爱,各项数据持续增长的同时,每条视频下还有诸多用户和他交流观点、表达敬意,形成了极其良好的互动氛围。
专注于测评软件的科技博主@苏星河牛通 在发布会上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而他们俩的经历曾在很多知识创作者身上上演。
肉眼可见,近几年来,抖音用户对于高质量、成体系的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热爱程度与日俱增。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越来越希望能看到更多深度、能引发思考、帮助自己获得独特视角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带来的用户粘性和信任感,是那些流水线式的“切片”、纯粹的情绪输出或者肤浅的内容搬运无法比拟的。
平台的助力和用户的喜爱,无疑为知识垂类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众多认真钻研、打磨内容的优质创作者也接连“横空出世”,让整个赛道向着更多元、更专业、更有深度、更具可看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据卡思观测,目前来看,抖音知识赛道呈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创作者覆盖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从科普、科技、文学到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等专业领域,不同领域都涌现出了众多表现亮眼、吸引了特定用户群体的代表案例和爆款视频。
比如@派蒙科普 把数学界的经典问题“正257边形作图难题”拆解成趣味挑战,获得了50万+点赞;@星球研究所 用13分钟的视频清晰解读了俄罗斯的变局,获赞50万之余,也在评论区收获了诸多积极评价;
其次,在保证传达信息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创作者们还十分擅长运用各种形象的表现手法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视频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从而调动用户的观看欲望;此外,很多创作者还善于在视频中融入个人思考和感悟,让用户在收获知识之余,也在情感上获得相应的共鸣和启发。
比如@史图记忆簿 通过手绘地图推演搭配主要历史事件的提炼和讲解,并辅以相关影视片段,成功将不可触摸的历史转化成可感知的地理坐标,清晰而又直观地串联起了一幅幅历史画卷。截至目前,账号共发布54条作品,粉丝量已经达到110万;
@阿斯巴有点哲 选择以动物世界的节目形式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其视频中,配合生动、可爱的动物生活画面,他会用沉稳、富有磁性的声音模仿《动物世界》的旁白,并以此为形象载体,将原本抽象的哲学知识进行生动而有趣的说明,让用户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
最后,内容逐步向深奔赴,信息量大、内容翔实的超长深度视频不断涌现,引来众多网友打卡收藏。
如在@米三汉 之外,@科学认识论 用333分钟的时长为用户深度解读了过去100年人类顶级物理学家呕心沥血研究出的现代物理学知识体系,详细介绍了爱因斯坦、霍金、杨振宁、薛定谔等30多位物理学家的贡献,引来一众网友围观。截至目前,视频获赞540万,收藏量高达319万;@大问题Dialectic 发布的长达24小时的哲学视频,吸收了上百位哲学家思想精髓,探究了人生的30个底层大问题,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视频共获赞421.2万;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抖音精选上时长大于等于30分钟的超长视频总数量同比去年增长207%,播放总量同比增长210%,累计时长为3.2亿分钟,在抖音发布超长视频的创作者同比去年增长158%;在这之中,点赞在百万甚至千万以上的大爆款视频层出不穷,与之伴随的则是相关创作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涨粉,收获了众多用户的认可。
在平台、用户、创作者的三方共振下,抖音知识赛道注定会迎来肉眼可见的爆发期,而在其中持续耕耘的创作者们,也将迎来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
1、“仅退款”时代落幕,商家的噩梦结束了
2、30天销售额破两亿,AP女装卖爆抖音
3、“复制”东方甄选,小杨哥还能继续“疯狂”吗?
4、被骂上热搜,何同学走上了“李佳琦”的老路
5、单月涨粉30万,“农村版李清照”站上小红书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