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连续多晚交火,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4月23日,人们抬着海军军官维奈·纳瓦尔的遗体,他在帕哈尔加姆的恐袭事件中丧生。

◆4月23日,人们抬着海军军官维奈·纳瓦尔的遗体,他在帕哈尔加姆的恐袭事件中丧生。

文丨一墨

编辑丨漆菲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恐袭让印巴关系急剧恶化,南亚大陆被战争阴云笼罩。

印度军方4月28日通报,印军士兵与巴基斯坦军队连续第四晚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印方称,巴方士兵于27日晚至28日凌晨用小型武器“无端开火”,印方士兵“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印度海军还于4月27日在阿拉伯海进行演习,展示印度军舰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警告称,近日发生的帕哈尔加姆恐袭事件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阿西夫还说,俄罗斯、中国甚至西方国家可以在这场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建议他们成立调查组。

“目前局势如同战争,如果不对印巴双方进行调解,的确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孟买大学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学院助理教授布山(Bhushan Thakare)向《凤凰周刊》直言,“两国关系已经非常糟糕,印度当前几乎切断了两国之间的所有渠道,只剩下外交关系。”

◆印度宣布吊销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后,后者不得不离开印度。

◆印度宣布吊销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后,后者不得不离开印度。

印巴连续多晚交火,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莫迪强硬回应是“别无选择”

此次冲突因为一场恐袭而起。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旅游胜地帕哈尔加姆(Pahalgam)的祥和。当天下午,一群身着迷彩服的武装人员突然从森林里走出来,对着草地上的旅客进行扫射。

◆印度安全部队正在搜寻恐袭事件嫌疑人。

◆印度安全部队正在搜寻恐袭事件嫌疑人。

这场恐袭导致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死者中有25名印度人,1名尼泊尔人。这是自2000年以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平民最严重的一次袭击。该地区的恐袭通常以印度安全部队为目标。

“我向全世界承诺:印度将识别、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印度总理莫迪4月24日在比哈尔邦发表讲话时说道,“我们会穷追不舍,直到地球的尽头。”讲话的最后,莫迪还罕见用英语说道:“恐怖主义分子不会逍遥法外,我们将尽一切努力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印度总理莫迪誓言会追捕发动帕哈尔加姆恐袭事件的凶手。

◆印度总理莫迪誓言会追捕发动帕哈尔加姆恐袭事件的凶手。

布山说,与之前在克什米尔发生的其他恐袭事件不同,此次恐袭更像2008年发生在孟买的连环恐袭,“袭击者更在意受害者的宗教身份”。

恐袭发生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极端组织“抵抗阵线”(TRF)声称对其负责。该组织称,本次袭击是对印度当局在当地“引入外来者”政策的报复,印度让超过8.5万名定居者涌入,造成了当地人口结构改变。

印度则坚称,始作俑者是巴基斯坦,该组织不过是巴军方的代理人。巴基斯坦坚决否认指控。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怒怼道:“印度一次又一次地玩弄‘指责游戏’。如果有巴基斯坦参与的证据,请与我们和世界分享。”

“抵抗阵线”最早于2019年在社交媒体官宣存在。印度早就将“抵抗阵线”列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与南亚规模最大的反印恐怖组织虔诚军(LeT)联系在一起——后者实施了包括孟买连环恐袭事件在内的多起对印大型恐袭,并被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欧盟、俄罗斯等列为恐怖组织。

◆4月23日,印控克什米尔最大城市斯利那加,民众举行烛光守夜活动,悼念恐袭事件中的遇难者。

◆4月23日,印控克什米尔最大城市斯利那加,民众举行烛光守夜活动,悼念恐袭事件中的遇难者。

印度情报部门已经确认了恐袭事件中三名嫌疑人的身份,其中两名巴基斯坦人,一名印度人。目前,印军仍在搜寻嫌疑人,为此还发起悬赏:如有人提供有用信息,赏金高达200万印度卢比。

外界担心,随着印度要求报复的声音愈发高涨,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的手段可能超越外交制裁。“公众对莫迪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进行强烈的军事报复。”国际危机组织分析师普拉文(Praveen Donthi)说,“除非印度寻求解决克什米尔政治动荡的根源,否则别无选择。”

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Shiv Shankar Menon)指出,2016年和2019年克什米尔发生恐袭后,莫迪均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军事打击。不过他认为,即使有军事行动,两国之间的针锋相对不太可能走向失控。

◆空袭事件发生后,印度安全部队在斯利那加的达尔湖畔站岗。

◆空袭事件发生后,印度安全部队在斯利那加的达尔湖畔站岗。

印巴连续多晚交火,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印度断水造成致命伤害

恐袭发生后,印度于4月23日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暂停供水、关闭唯一陆地口岸、收紧人员往来和驱逐外交官等多个方面;巴方则于24日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并驱逐印度驻巴国防、海军和空军顾问等。

印度的报复行动中,断水之举被认为是不顾民众死活的致命措施。4月23日,印度外交部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资源条约》,停止河水共享的合作,直到巴基斯坦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4月24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民众抗议印度中止《印度河河水资源条约》的行为。

◆4月24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民众抗议印度中止《印度河河水资源条约》的行为。

该条约是1960年两国在世界银行调解下签订的。条约规定两国共享印度河系统的水源,让印度河系统每年有390亿立方米的水从印度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水力发电严重依赖这些水源,该国80%的农业因此得到灌溉。条约暂停意味着印度可以停止分享有关拦河坝、水坝放水或洪水等重要信息。

巴基斯坦农业产品研究负责人绍卡特(Ghasharib Shaokat)直言,停止执行条约会让该国农业的未来岌岌可危。“如果水流变得不稳定,整个农业系统都会受到严重打击。届时农作物产量可能下降,成本可能上升,食品价格可能飙升。利润本就微薄的小农户将首当其冲。”

这场恐袭同样给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带来重创。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接近7%。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有2300万旅客到访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中350万人前往帕哈尔加姆所在的克什米尔山谷地区,而在2018年,只有82万旅客到访该地。

突如其来的恐袭,让当地旅游业面临灭顶之灾。印度“冲突管理研究所”(ICMa)反恐专家阿贾伊(Ajai Sahni)表示,在旅游景区发动重大袭击是对过去的一种突破。“当地居民和武装组织之间曾有过‘不成文’的约定,即不可攻击旅游业。因为克什米尔几乎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旅游业。”

帕哈尔加姆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它拥有多个湖泊,被广阔的高山草地、松林所包围,非常适合摄影、徒步旅行等。这里也是印度教教徒进行朝圣活动的主要通道,每年有数十万朝圣者途经此地。

◆帕哈尔加姆风景秀美,吸引游客前来。

◆帕哈尔加姆风景秀美,吸引游客前来。

正值旅游旺季,45岁的餐馆老板艾哈迈德(Mushtaq Ahmad)原本每天忙到飞起,然而恐袭发生的第二天,他被迫关了门。在他看来,当地旅游业不会复苏了,“恐袭给旅客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业内人士表示,该地区近90%的旅游订单已被取消。4月23日,前往斯利那加机场的道路发生了堵塞,从当地出发的飞机票价上涨了300%以上。

对莫迪政府来说,此次恐袭无疑是个重大挫折。自从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半自治地位后,莫迪政府一再声称当地已经“恢复正常”,如今却被狠狠打脸。“想让克什米尔零战事,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尤当国家内部对此没有政治解决方案。”阿贾伊分析说。

◆4月23日,印控克什米尔最大城市斯利那加爆发抗议恐袭事件的游行。

◆4月23日,印控克什米尔最大城市斯利那加爆发抗议恐袭事件的游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