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靠边站

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在外卖竞争中,饿了么终于还是下场了,但在更关键的即时零售战役中,饿了么,则是彻底的靠边站了。

AI蓝媒汇注意到,就在今天,饿了么宣布进一步加大平台补贴力度,即日起开启平台“饿补超百亿”大促。用户可以通过饿了么APP,搜索“超百亿”,以参与相关优惠活动。饿了么同时表示,我们不打口水战,只发真福利。

而这也直接意味着,在京东外卖与美团厮杀正酣之际,饿了么终于加入了外卖“三国杀”。

但另一方面,同样在今天,根据晚点的报道,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 “小时达” 升级为淘宝 “闪购”,先在 50 多个城市上线,并将在 5 月 6 日覆盖全国。

并且在这波升级中,无论是在消费侧、供给侧,还是在组织侧,这场看上去是外卖、本质上是即时零售之争的新一轮战火中,饿了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天然腹地的变化,从此前冲锋陷阵的核心C位,滑落至辅助方,要全力配合淘宝,由后者来担任这场战争的主心骨,直面京东与美团。

换句话说,为此次大厂发起的即时零售战争中,饿了么已然是从此前的将,变为了现在的兵,包括此次在外卖端上线“饿补超百亿”,目的也更多是服务于淘宝“闪购”的快速进场。

归根结底,还是饿了么“不争气”。

长期以来,阿里在饿了么上投入重金,并寄希望以饿了么为主体,打开本地生活的局面,但结果却并不如意。

有市场数据显示,自收购加上投入以及长期亏损,7年时间内,阿里在饿了么身上已经花了1700亿元,但换来的仅拥有约3成的外卖市场份额,以及仍然未能实现自我造血的饿了么。

现在的阿里,或已经明白了饿了么的不堪大任,并最终更改了战略逻辑——在本地生活乃至即时零售的战争中,从此前的集团全力扶持饿了么调头转向,变成了现在利用饿了么现有资源,去配合其他更有战斗力,更有希望的业务。

属于饿了么的激荡岁月,终究是过去了。

消失的饿了么

现在的外卖市场,已然是个存量市场。

此前公开数据显示,美团与饿了么两者基本拿走了98%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团占有65%,饿了么占有33%。以订单量计算,美团外卖的日订单量约6000万单,饿了么则约在2000万单左右。

但在京东外卖强势入场之后,这一稳固的市场格局,瞬间被打破了。根据京东方面数据显示,仅用了不到两月时间,京东外卖现在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单,并按照现有发展态势,京东外卖仍将持续增长。

无疑,这将直接分流美团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

美团作为行业老大,首当其冲,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开始密集出招,进行防守。但饿了么,作为同样承受冲击的一方,反而却显得静悄悄。

以至于在抖音等平台,不少外卖小哥都在吐槽,为什么饿了么一点动静都没有,自己能拿到的单子是越来越少。身边的很多众包兄弟最近也都跑去京东外卖了。

在这背后,长达三月以来,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京东大举进攻、美团全力放手的竞争白热化阶段,饿了么却呈现出一副作壁上观的姿态,以至于外界观感上,这场战争中,饿了么是缺位的,消失的。

事实上,饿了么是有动作的,但这些应对举措,但更多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而非深入到竞争核心地带,显得华而不实。

比如在4月18日,当京东与美团高管围绕外卖竞争一事上,爆发激烈口水战时,饿了么选择玩梗:不打口水仗,只送口味虾。

彼时的京东正在加码运力,上线百亿补贴,并对一应“超时20分钟”的外卖直接免单,美团则发布了闪购品牌,并全面升级了会员体系,打通各项业务。而饿了么,用网友的说法,则是,你们继续打,我吃虾看戏。

同时在京东宣布商家0佣金并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则表示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等,饿了么则看上去是将宝押在了AI上。

市场消息显示,4月初,饿了么面向商家侧全量发布商家入驻AI助手,意在让新商家的生意启动更智能、更简单。4月25日,饿了么面向外卖骑手,推出AI“小饿”,旨在为骑手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智能伙伴,优化其配送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与体验。

AI能帮饿了么稳住市场份额,实现更好发展吗?当然可以,但可惜,当下不行。

外卖市场长期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问题。

外卖骑手端,在配送时效以及配送成本的压力下,往往疲于奔命的同时,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商家端则面对平台高昂的抽佣比例,一直怨声载道;消费者端,也对频发的外卖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很是不满。市场上一些关于幽灵外卖的乱象层出不穷,消费者们也是有苦难言。

这既是痛点,也既是机遇,本质上更是三方利益的保障与重视。

当前的京东与美团,都在围绕三方利益猛下文章,要么是直接动用真金白银补贴,要么是打通并协同各项业务,消解过去的内部壁垒,以带动整体三方利益的提升。

但现阶段,AI显然是无法帮助饿了么直接触碰到这三方痛点,充其量,只是噱头而已。

很简单的逻辑,饿了么用AI来进行防守,对于用户而言,根本就无法比得上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和美团神会员体系所带来的直接优惠;同时对于商家或骑手而言,在两家友商疯狂开卷的当下,AI自然也能带来订单/配送订单的增长转化。

而这也使得,在京东美团大打出手的当下,饿了么更像是一种躺平的姿态,谈起了“风花雪月”,而忘记了这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刺刀大战。

尴尬的身位

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在拿到市场第二的位置后,近两年的饿了么,更倾向于不再扩张,转而追求减亏实现自我造血。

一方面,既是大局已定。

过去无论阿里如何扶持,投入真金白银开展补贴、收购百度外卖整合、内部将口碑、高德、飞猪等尝试打通、支付宝开放流量入口等等极尽所能,但饿了么依旧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讨到丝毫便宜。

另一方面,也是竞争压力不像此前那么大了。

经过长期血战之后,美团与饿了么最终形成了一个约七三开的局面,双方的火力,也就不再像过往一样。对于美团而言,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这种局面美团是乐见的,以规避可能涉及的垄断事实。

也在此阶段,阿里开始重新审视饿了么。

经由“1+6+N”的变革之后,饿了么归属于的本地生活版块,在脱离集团输血之下,当务之急正是要实现自我造血。

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饿了么首次实现UE(单位经济效益)由负转正,并连续保持六个季度;截至2023年9月30的一年间,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减亏近50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饿了么的贡献。

阿里集团2025财年第二季度(自然年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本地生活集团实现收入177.25亿元,经营损益亏损收窄至3.91亿元,同比减亏85%。

如果没有京东外卖的此次强势入局,或许饿了么的日子,会就此平稳度过——与美团维持七三开的市场份额,然后作为阿里本地生活的权重版图,逐步实现盈利,并拓展一些其他业务上的可能,同时跟阿里内部其他产品一样,尝试用AI讲一讲新故事。

事实上,就在去年10月,饿了么同样对外抛出了自身的即时电商“1+2”新战略,以到家餐饮外卖业务作为核心,同时全力开拓即时零售与即时物流这两条增长新路径。彼时的饿了么要开启平台迭代的“新三年”。

但现在看来,一切设想或戛然而止。

在京东下场与美团厮杀之际,阿里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进来,参与到这场兵家必争的即时零售阵地中。

而此时的核心C位,则是淘宝。

此前按照饿了么的设想,其布局即时零售的很大优势在于,将依托阿里体系,通过淘宝、支付宝、高德地图等超级 APP 获取了庞大的流量入口。饿了么认为,这不仅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实现跨场景的便捷消费,也为平台上的入驻商家带来了新的销售增长点。

但现在情形则反了过来。饿了么则成为了淘宝闪购的下手,给淘宝闪购打起了辅助。阿里新的即时零售战略中,饿了么的供给将面向淘宝闪购全部开放,包括餐饮外卖。

这意味着,饿了么的既有资源,将成为淘宝闪购快速进场即时零售的垫脚石。在即时零售战场上,阿里的一应资源,也将主要投入到淘宝闪购,由后者来扮演尖兵统帅的角色。

这是阿里新的变阵。但对于饿了么而言,就显得非常尴尬。

当然,这也是一种必然,毕竟“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甚至就连饿了么此次官宣“超百亿”,终于有所动作,要在外卖上跟京东美团扳扳手腕,这更多也是要依赖淘宝输血。

在官方的口径中,淘宝闪购将联合饿了么共同补贴,规模超过百亿元,提供免单、大额优惠券等。但事实上长期亏损的饿了么,如果没有淘宝输送子弹,光靠自身根本就无法支撑这种超大力度补贴。

要知道,在大厂的战争中,最终是要看实力,看能力的。

Lanmeih/今日话题

这三家外卖,你站谁?

咱们评论区聊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