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28日晚,加拿大第45届联邦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由党在激烈的选战中胜出,马克·卡尼(Mark Carney)得以继续担任总理。然而,最令人震惊的不是自由党的胜利,而是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普瓦列夫尔(Pierre Poilievre)的惨败——他不仅未能带领保守党夺回政权,甚至连自己保持了20年的卡尔顿(Carleton)选区国会席位都被自由党候选人布鲁斯·范乔伊(Bruce Fanjoy)夺走。
几个月前,普瓦列夫尔还是民调中的“总理热门人选”,保守党一度领先自由党20多个百分点。如今,他却成为加拿大政坛的“悲情人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局势在短短数月内天翻地覆?普瓦列夫尔的失败又揭示了怎样的政治教训?
从“政治新星”到“民意宠儿”
普瓦列夫尔,1979年6月3日出生于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是一位职业政治家,以犀利的言辞和亲民的形象闻名。他在2004年首次当选为卡尔顿选区的国会议员,当时年仅25岁,是当时最年轻的议员之一。凭借对经济政策和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他在保守党内迅速崭露头角。2017年,他竞选保守党领袖虽未成功,但其“加拿大优先”的理念和对自由党政策的猛烈抨击为他赢得了大量支持者。
2022年,普瓦列夫尔当选保守党领袖,接替了在2021年大选中失利的艾林·奥图尔(Erin O’Toole)。他上任后,迅速将自己定位为“反建制”的代言人,猛烈抨击自由党政府在通货膨胀、住房危机和移民政策上的失误。他的竞选风格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色彩,强调“普通加拿大人的利益”,并承诺削减碳税、降低生活成本、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这种“接地气”的策略让他在年轻选民和中产阶级中赢得了广泛支持。
2024年初,民调显示保守党支持率高达45%,领先自由党20个百分点以上。时任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因执政时间过长、政策争议频发而民望下滑,普瓦列夫尔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任总理”的热门人选。他的竞选口号“常识政治”(Common Sense Politics)深入人心,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他的演讲片段,吸引了大量年轻男性选民的支持。一时间,普瓦列夫尔似乎势不可挡。
局势逆转:特朗普的“意外助攻”与特鲁多的退出
然而,2025年初的几场“黑天鹅”事件彻底改变了加拿大政坛的格局。首先,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25年1月重新上台后,对加拿大采取了强硬的经济政策。他宣布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多次公开宣称“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这些挑衅言论引发了加拿大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选民开始重新审视谁是最适合应对这一危机的领导人。
与此同时,自由党内部也发生了巨变。2025年1月6日,特鲁多宣布辞去总理职务,结束了其长达十年的执政。特鲁多的辞职被认为是自由党的一次战略撤退,因为民调显示他已成为自由党的“票房毒药”。接替他的是前加拿大央行行长、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卡尼以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英国脱欧期间的稳健表现而闻名,他的加入为自由党注入了新的活力。
卡尼迅速抓住特朗普的威胁作为竞选主轴,将自己塑造成“捍卫加拿大主权”的领袖。他在竞选活动中反复强调:“这是加拿大,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相比之下,普瓦列夫尔的竞选策略显得有些脱节。他继续聚焦国内议题,如住房和生活成本,但对特朗普的关税和主权威胁反应迟缓,未能有效应对选民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担忧。这种战略失误让选民开始将普瓦列夫尔与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形象联系起来,甚至有选民称他为“迷你特朗普”(Mini-Trump)。
竞选中的致命失误
普瓦列夫尔的失败不仅源于外部因素,他的竞选策略和个人风格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他的“特朗普式”竞选风格在早期为他赢得了支持,但在面对特朗普本人的威胁时,却成了双刃剑。普瓦列夫尔的激烈言辞和对自由党政府的攻击性批评,让他被部分选民视为“分裂性人物”。自由党趁机将他描绘为“缺乏总理气质”,无法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加拿大的领导人。
其次,普瓦列夫尔在竞选后期未能有效调整议题重心。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主权言论让经济安全和国家团结成为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但普瓦列夫尔的竞选团队仍执着于攻击自由党的历史记录,而非提出具体的应对特朗普的计划。这种“议题错位”让保守党在关键时刻失去了选民的信任。
更令人意外的是,普瓦列夫尔的卡尔顿选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对手范乔伊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自由党候选人,但范乔伊抓住了选民对特朗普的担忧,强调卡尼的国际经验和经济专长。更为戏剧化的是,卡尔顿选区出现了91名候选人,其中80多人为独立候选人,部分被指与选举改革团体有关。这种“选票分散”策略可能稀释了普瓦列夫尔的支持率,尽管他最终仅以46%的得票率输给了范乔伊的51%。
保守党的内忧外患
普瓦列夫尔的失利也暴露了保守党内部的裂痕。尽管他在竞选期间获得了党内民粹派和年轻选民的支持,但党内温和派和传统派对他过于激进的风格有所保留。2024年,33位加拿大商界领袖曾公开支持普瓦列夫尔,称其为“自由企业的朋友”。但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下,这些商界人士转而支持卡尼,认为他的经济背景更适合应对贸易战。
此外,保守党在竞选资源分配上也出现了问题。竞选后期,党内发现普瓦列夫尔的卡尔顿选区可能失守,紧急调派志愿者和资源进行“救火”。然而,这一决定削弱了其他关键选区的竞选力度,导致保守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席位增长受限。最终,保守党获得144个席位,较2021年的119席有所增加,但远不足以挑战自由党的169席。
普瓦列夫尔的未来
尽管失去了国会席位,普瓦列夫尔表示将继续担任保守党领袖。他在败选演讲中强调:“变革需要时间,我们获得了自1988年以来最高的选票份额。”然而,党内对他的领导地位已出现质疑。保守党党章规定,党领袖无需持有国会席位,但下一次全国党代会将对普瓦列夫尔的领导权进行信任投票。如果超过50%的党员要求更换领袖,保守党可能迎来新的领导选举。
普瓦列夫尔的失败为加拿大政坛提供了一些深刻的教训。首先,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因素对国内选举的影响愈发显著。特朗普的干预不仅改变了选民的优先事项,也暴露了普瓦列夫尔在外交和危机管理上的短板。其次,民粹主义策略虽然能迅速聚集支持,但在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挑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卡尼的胜利证明,选民在危机时刻更倾向于选择经验丰富、形象稳健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