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 27日,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与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 “面向未来的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 全国青年学人论坛,在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友兰学堂北楼 B102 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与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研究生院、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诠释与历史叙事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议程紧凑且内容丰富。27日上午举行开幕式,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也受到了广泛的影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南大学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推进了人文语义学的发展,强调了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对于推动学术创新、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意义,希望借此机会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历史叙事的共生之道。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闵祥鹏教授代表学院发表致辞,认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探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并希望专家学者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各有所获。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宝明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系主任孙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谢乃和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建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王锐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褚金勇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闵祥鹏教授等七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张宝明教授从“AI时代人文语义学的使命与担当”视角出发,从深度伪造、认知依赖和语义守护三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由“技”入“道”过程中人文内涵的不可或缺。孙江教授以“AI时代重提史学危机”为主题,认为在AI时代,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面临着危机,关键在于从此次危机中反躬自省,并针对史学危机的相关“症状”给出“处方”。谢乃和教授从中国古典学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器道”关系出发,梳理了自近代以来学制改革中的经学和哲学之争到“三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国古典学的价值。马建标教授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关键词着眼,从历史语义学视角探讨了从清末民初开始到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认知演变。王锐教授对AI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危机表示认同,但同时从“人”与“政治”的复杂性方面明确了历史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褚金勇教授从人与人工智能语言生成的角度探讨了“文法”与“算法”的区别。闵祥鹏教授从中国史学话语与伦理判断能力、历史价值判断和道德反思、中国史学的话语语义语境框架三个方面探究了中国史学话语体系中的伦理规范及其意义再生成问题。
27日下午,论坛设置“人工智能与话语诠释”“历史叙事与语义学交叉” 两个分论坛。来自历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参与研讨、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文语义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从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知识图谱构建等具体技术应用出发,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研究深度融合,为话语诠释和历史叙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学者们也对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的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会议最后,闵祥鹏教授主持闭幕仪式,王锐教授作总结发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精准诠释话语、构建历史叙事,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全国青年学人论坛,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和青年学者的热烈讨论,紧紧围绕“AI时代人文语义学的使命”“历史叙事的范式转型”“跨学科工具理性路径”等核心议题,涌现出如“文法到算法”“生成式AI与历史研究新路向”等前沿分析。分组报告聚焦概念史、话语建构、数字史学等方向,展现了青年学者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创新视野。这些研究不仅体现了跨学科方法的突破,更彰显了青年学者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文内核、开拓学术边疆的自觉与担当。人工智能与人文语义学的交叉融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技术工具与人文价值的平衡,推动“器道合一”的学术实践。唯有将技术工具扎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土壤,在“器道合一”中实现创造性转化,才能构建真正具有解释力与影响力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全球人文语义学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此次论坛的学者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语义学应注重技术与人文平衡,在“器”与“道”、“新”与“旧”、“全球”与“本土”的张力中,既保有追问真理的锐气,亦沉淀贯通古今的底气,为人文语义学的未来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答案。论坛还明确了三点共识:第一,以开放拥抱时代变革,以深耕明确方向;第二,以跨界打破藩篱,以对话激活传统;第三,以坚守抵御浮躁,以共同体凝聚力量,持续推动人文语义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此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探索人文语义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前景。(通讯员:陈振可、岳鹏星、曹梦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