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元一次性淡斑骗局曝光,市监执法人员到店检查

“上午淡斑,下午上班”,只要398元一次就能看到淡斑效果。5月6日,上游新闻报道了美容店通过短视频平台低价引流,到店后又增加二次消费的情况。为了增加可信度,广告海报还盗用短视频平台标识,谎称与平台合作。5月7日,记者跟随江苏省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前往涉事门店调查,在涉事门店发现了医用物品。同日,掌握相关证据后,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已展开调查。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据上游新闻刊发的《上游调查 | 398元一次性淡斑骗局:“10多年经验全国连锁店”成立仅3年》报道显示,近期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花398元就能一次性淡斑”的广告,有消费者被引流到当地门店后不仅遭遇二次消费,还出现了皮肤受损情况。记者发现,所谓的有10年经验且全国连锁的祛斑美容院,仅为成立不足3年的个体经商户。为了增加可信度,有门店还盗用了短视频平台标识,并谎称与短视频平台合作。

5月6日,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介入调查。5月7日,上游新闻记者跟随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来到报道中提到的位于昆山紫竹路的一家门店,执法人员查看了门店所使用的产品、美容器械及经营中的相关材料。

昆山市市场监管局专业分局负责人介绍,经初步核查,该门店经营场所内发现有经营使用的“Dr.Meelan肌源舒缓修护体验套盒”等美容产品及“TM-100型医用超声耦合剂”、美容仪等,主要从事美容淡斑服务。该门店与福建省福州市某美容营销机构合作,该营销机构在某短视频平台销售低价祛斑套餐,引流消费者到线下门店接受美容服务,线上机构与线下门店属于合作关系。线下门店店长表示,其门店确实经营淡斑的美容服务,但不知晓线上营销机构以及客服人员的宣传情况。后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将调查该门店与福州市某营销机构的具体合作情况。

执法人员检查仪器。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执法人员检查仪器。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在涉事的另一家门店,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发现经营场所内有经营使用的“XO美肌1号液”等美容产品及AI智能测肤仪等,从事日常生活美容服务。现场工作人员称,店内主营日常生活美容项目,承接线上引流客户,线下门店只提供相对应服务,店员无法提供线上运营商推广广告的具体情况。其线上合作运营商为“朋友介绍”,日常通过微信与推广运营商联系,后期可补充提供合作协议、微信聊天记录、推广费支付凭证等相关材料。后续执法人员将调查该门店与线上合作运营商的具体合作情况。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两家门店均要求顾客通过微信支付10元左右的预付款,而实际收取这些预付款的公司位于福建厦门,根据掌握的情况,记者向厦门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举报。

另外,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掌握的情况和相关证据,同日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也已展开了调查。

此外,涉及的某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称,已对违规使用平台标志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处理。

执法人员在检查相关材料。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执法人员在检查相关材料。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针对美容消费,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提示,消费者消费前要了解价格,查看是否明码标价。美容服务的价格应该合理且透明,如果某个美容院提供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就需要谨慎对待。选择美容院时,务必确认其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相关的卫生许可证等手续,医疗美容机构还应当具备医疗机构许可资质。此外,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有些美容店会通过广告宣传其服务的效果,但这些宣传可能存在夸大其词的情况。消费者做出选择之前,要向商家寻求证据支持这些声明,在签署任何合同或协议之前,应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确保所了解并清楚其中的内容,特别是关于退款政策的条款。

昆山市场监管局专业分局负责人表示,遇到任何问题,请保留与美容店的通信记录、收据和其他相关文件,以便日后有证可依。一些美容店可能会要求预付大量资金,但这样做可能会大幅度增加被骗的风险,要尽量避免预付超过实际接受服务所需支付的金额。任何美容治疗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在决定进行治疗之前,请详细了解所有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