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芯片战略“智胜”美国关税陷阱

中国正在打造的不仅是芯片,还有与国家长期目标相一致、值得信赖的基础设施。

英国techxplore网站5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芯片战略如何智胜特朗普的关税陷阱 美国威胁发动第二轮“对等关税”,全球芯片大战新篇章正展开。然而,当华盛顿抱着科技主导的旧模式时,中国已悄然改写游戏规则。

抛开国家龙头企业不谈,中国的半导体生态系统靠的是分散而非整合。北京建立了一个由本土芯片制造商,如龙芯、华为、T-Head(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组成的庞大战场,它们取代了单一的英特尔或英伟达。在外部观察者看来,中国的芯片市场可能略显杂乱。多个供应商、相互竞争的架构、产品重叠——一切似乎都缺乏效率。然而,这种分散是设计出来的,并非偶然。

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技术封锁,北京以科技自主回应。龙芯为安全桌面电脑和国家服务器提供中央处理器,T-Head的芯片为阿里巴巴云提供动力,华为的昇腾处理器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每家公司都在各自明确的赛道上运行。结果如何?一个去中心化、避免单点故障的芯片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美国的关税计划基于这样的假设:中国仍依赖外国技术和全球供应链,但这种逻辑已过时。北京已系统地强化了本土技术堆栈。中国的科技公司不再试图占据全球市场,而是在建设行之有效的主权基础设施。

在美国,判断创新的标准是季度收益、市场份额和投资者情绪。风险资本助长的是速度,而非持久力。结果是,科技生态系统易受供应链冲击和地缘政治破裂影响。

中国则采取另一套方式。判断创新的标准是战略契合度和体制信任。国家不会问:“这款芯片能打败英特尔吗?”而是问:“这种芯片能否在国家服务器中安全运行本土操作系统,不受外部制裁影响?”中企不是全力追逐技术前沿,而是在打造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提供战略自主权的适用解决方案。由此产生的不是争夺全球科技主导地位的竞赛,而是技术自主战略:摒弃市场周期波动性,着眼于百年大计。

随着全球供应链分裂,中国的芯片战略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自主模式。没有哪一种芯片架构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哪家公司大而不倒。通过在多个平台和供应商之间分散风险,北京避免了曾经令(西方)制裁奏效的“卡脖子”。

这也正是美国战略可能失灵之处。“对等关税”战略假定中国的科技生态系统是脆弱、依赖外部的。然而,分散使其具有韧性,能吸收冲击并在内部再生。在中国的芯片产业,分散并非低效,而是确保了任何出口禁令或外部禁运都无法削弱整个体系。

中国正在打造的不仅是芯片,还有与国家长期目标相一致、值得信赖的基础设施。这种模式不是为了赢得下一个产品周期,而是要打赢这场科技自主的持久战。当华盛顿忙于守门时,北京正在修建地道。(作者Muan Lim,乔恒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