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艺术与科技生产力年度峰会:探寻人机共存新路径

2025年5月23日,一场聚焦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盛会——2025艺术与科技生产力年度峰会即将拉开帷幕。此次峰会以“碳寻!硅纳?”为主题,深度探讨在硅基智能加速进化的时代,碳基生命的独特价值以及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吸引了艺术、科技、学术等多领域专家的目光。

主题深意:叩击人类文明终极命题

“碳”与“硅”这两个元素符号被赋予哲学隐喻,使此次峰会的讨论超越了技术迭代的表层逻辑。“碳寻!硅纳?”这一谐音双关的主题,不仅是对技术边界和生产范式的探索,更是对人机共存哲学与文明延续路径的深度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物种对话,如何在人机协同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成为亟待解答的命题。

嘉宾云集:分享前沿洞见与实践

峰会邀请了10多位国内外艺术与科技及相关领域的领军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 - 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ICCI)长聘教授、院长张伟民将发表开幕致辞,为峰会奠定学术基调。

主旨分享环节更是精彩纷呈。上海超自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产业及媒体平台董事长张庆红,作为中国艺术与科技交互转化生态的推动者,将围绕PCAT(艺术与科技生产力大会)的战略定位、2025年度活动规划以及超自然计划(MANA Synergies)的运营战略展开深度探讨,分享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思考与实践方向。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这位资深媒体人和资本市场研究者,将带来“媒介在AI时代的人文思考”。在AI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杨宇东将分享第一财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的经验与思考,探讨媒介在科技时代的人文关怀。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 - 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ICCI)党委书记韩挺,将以“HI + AI协同智能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设计”为主题,阐述在智能制造时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协同智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意思维、用户体验和智能设计的结合,实现智能产品与服务的突破。

腾讯云数字政府华东区总经理郑飞,将聚焦“AI时代,科技与文化交织下‘无组织的组织’数字创客社区的力量”,探讨科技发展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后,数字创客社区这一新形态带来的协作新可能。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将围绕“戏曲数据作为艺术生产力”展开分享,介绍戏曲资源数字化在戏曲创作智能辅助方面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照明设计所所长袁樵,将介绍“上海国际光影节的可持续发展”,分享该光影节的创办理念、特色思路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院长对话:碰撞多元智慧火花

峰会还设置了院长对话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跨媒体艺术家郑达主持。敦煌研究院前副院长罗华庆、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院长刘谦、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代晓蓉、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倩、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等嘉宾将展开深入对谈。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将围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话题,碰撞出多元的智慧火花。

视听盛宴:体验艺术科技无限可能

峰会结束当晚,还有一场多媒体视听演出作为“撞见未来”MANA创作者扶持计划体验周开幕活动。常驻深圳的艺术家、策展人沈丕基与常驻上海/纽约的教育工作者、表演者Viola He将带来先锋的多媒体音画交互演出。沈丕基以中国传统元素重构电子声音与沉浸影像,Viola He则通过编程与舞蹈探索技术中的诗意,这场演出将带领观众穿梭于虚实之间,体验艺术与科技的无限可能。不过,该演出采用内邀制,也为这场艺术科技盛宴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2025艺术与科技生产力年度峰会,不仅是一场学术与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深度探索。在这里,专家们将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共同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贡献力量,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充满创意与可能性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峰会的精彩呈现,见证艺术与科技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