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违纪就要用重锤惩治!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违规吃喝,5人喝了4瓶白酒,其中1人死亡,相关人员被严肃处理。
这起违规吃喝的典型案例,再次给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酒风”败坏作风。当一些党员干部将“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奉为圭臬,把“饭局社交”视为晋升捷径,实则已陷在权力异化与精神溃败的深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干部当不得、要不得、用不得。
不止如此,这一案例还印证了形式主义“学用两张皮”的顽固性——有些干部把政治学习当作“走过场”,将党性锤炼异化为“表演秀”。这种思想防线的失守,如同白蚁蛀堤,必然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律,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员干部修身律己须臾不可放松。尤其是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作风对党风、政风、民风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干部,会自带“风清气正”的磁场,能感染带动身边群众,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反之,一个作风不正、贪图享乐的干部,不仅会污染队伍风气,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追责严惩之后,还要持续完善“预防—监督—惩戒”的全链条机制。特别是当前违规吃喝呈现“场所隐蔽化、支出转移化、关系复杂化”新特点,有些企业食堂摇身一变成了“私人会所”,一些农家乐成了新的“避风港”,快递送礼代替了现场行贿……总之,花样不断“翻新升级”,手段愈发“隐形变异”。因此,正风肃纪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有决心、有耐心、有恒心、有创新。一方面,坚持刀刃向内,持续祛疴除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既是方法论,也是认识论。当党员干部真正理解“一顿饭局可能毁掉一生奋斗”的利害关系,当“清茶一杯论工作”成为政治新常态,作风建设方能实现从“不敢”到“不想”的质变。
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若仍沉迷于酒桌文化、权钱交易,无异于自毁长城;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进作风建设,才能在时代大考中真正把担子扛起来。广大领导干部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主战场上,多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企业困难,以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行稳致远,共同攻坚克难,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