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刊文: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工业化经验

【文/观察者网 齐倩】“关税不会让美国重新工业化。”5月14日,彭博社以此为题刊发署名文章,向特朗普政府建言:“为了重振制造业,美国需要借鉴中国的做法”。

文中,斯坦福大学胡佛历史实验室研究员王丹(Dan Wang,音译)及自由撰稿人本·莱因哈特开门见山,直指美国工业当前已辉煌不再,而中国工业正蓬勃发展。

文章提到,美国制造业产出从未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的峰值;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双重打击暴露出美国工厂无法迅速扩大必需品的生产;波音、英特尔等知名制造商及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不断遇挫。相较之下,中国的领军企业,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华为等公司,一直在发展壮大。

“对特朗普总统来说,关税是万能药,可以对朋友、敌人甚至企鹅征收,”作者写道,“然而,对几乎所有经济学家来说,关税只是一剂庸医开的无用药,可能会让美国制造商陷入更深的痛苦”。文章指出,在全球最大经济体周围筑起高墙是错误的做法。

随后,文章向特朗普政府提出旨在振兴美国制造业的三项更可靠建议:首先,研究中国的发展策略,包括吸引外资和构建庞大的工业中心网络;其次,创造新的制造范式,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寻找机会;最后,应注意维护美国优势,例如盟友关系以及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

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美国钢铁克莱尔顿焦炭厂外景 视觉中国

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美国钢铁克莱尔顿焦炭厂外景 视觉中国

第一,研究中国的策略

文章称,中国并非通过关税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工厂。相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降低进口壁垒,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政策制定者还使用了标准的产业政策工具,比如补贴研发投资,为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战略性行业的制造商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

文章认为,为了重新工业化,美国应学习中国两项特别有效的经验。

首先,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大力吸引外资。相比之下,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主要依靠其市场规模、法治和货币等优势作为激励。文章特别提到,除来自盟国的公司外,美国也应该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敞开大门,阻挠中企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或电池是错误的。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另一点是其庞大的工业中心网络。深圳是世界电子产品生产中心,那里集中了海量的工艺知识以及庞大而灵活的劳动力,能够制造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或下一代有价值的产品。美国则截然相反,昔日的工业中心正在消散,底特律不再是“汽车城”,硅谷也不再生产多少微处理器。

文章称,美国公司倾向于分散投资,以便在多个国会选区占有一席之地,继而扩大其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并在投资激励机制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但文章认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需携手合作,打造集中的产业中心,让知识能够在工人、企业家、投资者和学者之间流通,就像曾经的底特律和硅谷。

第二,创造美国特色制造范式

文章认为,相较于美国,中国制造商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且其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也更高。2023年,中国安装了全球51%的工业机器人,而美国仅为7%。

因此,为了保持竞争力,美国需要另辟蹊径,开发新的制造模式,其规模应与美国在早期工业革命中开创的模式相媲美。19世纪初,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通过引入可互换零件彻底改变了火枪的生产方式;一个世纪后,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完善了移动装配线。

“21世纪,美国制造商能够拥抱哪些技术变革?”文章提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是人工智能。尽管中国在部署机器人方面拥有诸多优势,但中美均在该领域都有优势所在。

正如从蒸汽动力到电力的转变需要对典型工厂进行彻底重建一样,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能力也需要新型的机器、传感器套件和工作流程。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工厂。数控机床或可调式冲压系统将生产大型模块化零部件。简单的机器将组装座椅、车轴和车门,这些部件经过特殊设计,易于用简易的夹钳操作。人工智能将监控每个步骤,识别缺陷,并制定更优的生产流程策略,实时调整。

文章表示,为了促成这一转变,美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放弃像上个世纪那样工厂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想法。相反,重点应该放在利用国家的科技优势上。

除人工智能之外,美国还应注意到其他一些潜在的发展。

例如,机床制造商或许能够生产智能工具,使制造更类似于编程。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可以为所谓的“轨道制造”的进步提供一个平台。据介绍,“轨道制造”是一种利用微重力等太空条件来生产独特材料和产品的制造技术。此外,纳米技术可能使精密制造成为可能,实现原子级控制。

第三,维护美国已有优势

文章建议称,如果美国继续保持繁荣,拥有坚定的盟友,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享有卓越的声誉,那么美国就更有机会巩固其制造业超级大国的地位。

“与友好国家合作应成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基石,”文章首先强调盟友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并批评特朗普对全世界无差别加税威胁美国长久以来维系的盟国关系。

文章写道,美国仍可以与盟友并肩作战:依靠日本和韩国进行造船,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取稀土,并利用欧洲丰富的工业专业知识。拜登政府曾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盟国们也意识到美国无法独自匹敌中国的工业实力。但现在,许多国家对美国心怀不满,并怀疑他们能否修复彼此间破裂的信任。

随后,文章直言,特朗普对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攻击,大错特错。鉴于大学承担着美国约一半基础科学研究的重任,它们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文章还质疑称,下一个潜在的科技突破,是否会因为缺乏联邦拨款而湮没在大学实验室里?

哈佛大学师生举行集会,抗议特朗普削减资金 视频截图

哈佛大学师生举行集会,抗议特朗普削减资金 视频截图

文章还强调称,为了重振并开拓美国工业,美国领导人必须支持和重视海外移民。如果特朗普把美国变成一个不友好的国家,那么愿意在这里创新的人才就会减少。同时,美国需要更大的劳动力队伍,提供现成的劳动力来从事那些通常艰苦而乏味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后,数百张签证被吊销,国际学生被围捕并驱逐出境,外籍科研人员现在面临着被联邦调查局(FBI)持续调查的风险。此外,特朗普还向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刀,威胁削减联邦科研经费。

3月初,英国《自然》杂志通过网站、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渠道,向读者询问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变化是否促使他们考虑离开美国。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650人完成了调查,其中超75%(1200人)给出了肯定回答。他们表示,希望搬到欧洲、加拿大、原籍国,去“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

“因为特朗普,美国学者正在流亡。”3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刊文称,特朗普上台后,持续对教育和科学进行“直接攻击”,导致教授们纷纷逃离美国高校。

《自然》调查发现,超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

《自然》调查发现,超75%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

“美国要想成功,必须展现出最好的自我,”文末,作者指出,“特朗普越是随心所欲,无论是在贸易政策、移民政策还是投资者待遇方面,就越有可能导致一种结局:最终,与世界其他国家隔绝的并非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