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是爱宠物胜过爱家人,
而是宠物接住了成年世界的孤独。
01
在上海,
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02
最近几天,
上海一场狗狗婚礼,
掀起了巨大的争议。
因为这场婚礼,
太真实、太豪华了。
在很多人结婚办婚庆,
都舍不得花钱的情况下,
两位狗主人,
给两只巨贵办了花园婚礼。
这两只巨贵今年刚成年,
本来主人是想给他们办生日会,
但转念一想婚礼形式更热闹
就改成了婚礼,
这和人的婚礼一样,
婚礼现场布置了气球,
展板上写着狗狗的名字,
两只狗狗都花了1000多做造型,
两狗的礼服也都是定制,
新娘婚纱上绣着水钻,
新郎也穿西装打领结。
现场还请了
专业的司仪、摄影、摄像,
聘书、伴手礼等一应俱全。
他们还邀请了30只“好朋狗”,
一起参加这场幸福的仪式。
当然,婚礼没收份子钱,
只是为了好玩儿罢了。
事实上,
这类宠物仪式早已形成产业链:
有宠物婚礼策划师透露:
旺季每月能接8-10场,
均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与其说是婚礼,
不如说是宠物主人的社交需求。
其实,
如今宠物经济如今已成为
除了单身经济、
银发经济之外的第三大新型市场。
03
其实不只是婚礼,
现在宠物经济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
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比如现在就很流行“宠物生日宴”。
主人会精心装扮生日会场,
给狗狗买专属生日蛋糕。
这种蛋糕有专门的店售卖,
基本都是用鸡胸肉、
南瓜、紫薯等等制作。
还会印上狗狗的名字,
主人还会给狗狗唱生日歌,
祝它们生日快乐。
前几天还有条新闻,
杭州一对95后夫妻,
开了一家狗狗衣服定制店。
就像西装定制店一样,
给宠物量身定制。
这里的高级成衣,
有西装、T恤、衬衫,
有斗篷、睡衣、连衣裙。
还有配饰丝巾、
项圈、发夹、项链、围兜等等,
一个比一个精致。
不仅是衣服,
狗粮也有了定制款。
宠物超市里,
除了日常零食宠粮之外,
还有宠物现制鲜食。
各种龙利鱼、三文鱼、虾、
牛肉、牛肺、牛肝、
鸭胸、鸡胸等等,
配上蔬菜、杂粮,
和人吃的健康餐没什么区别:
网络上也有很多“铲屎官”,
会自己亲自给狗狗做饭。
解决了吃穿,
宠物的娱乐也变得丰富多彩。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现在多了很多,
宠物友好商场,
宠物友好餐厅。
以前外出逛街吃饭,
都不能带狗。
现在商场里,
随处可见推着婴儿车的人,
但里面不是孩子,
而是狗狗、猫猫。
一些旅行社,
还专门开辟了宠物旅行团。
带着狗狗也能出去玩了。
除此之外,
还有狗狗幼儿园,
一些上班族白天上班,
担心狗狗自己在家无聊,
就把它们送去幼儿园。
每天像接孩子一样,
再去接它们放学。
甚至,
宠物殡葬服务,
也和人的没什么区别。
有告别仪式,
有遗容整理,
主人会把它们最喜欢的东西,
都留在它们身边。
年轻人养宠物,
越来越舍得花钱,
就像是把它们当成真正的家人一样。
04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
我们总能在评论区看到指责的声音:
“给狗买婚纱的钱,
够给父母买两身冬衣了”;
“办一场狗婚礼的钱,
能给山区孩子捐多少书包?”;
“对猫狗比对爹妈还上心,
养宠物不如养孩子”
……
其实我倒觉得,
没有必要一杆子把所有人都打死、
养宠物要适度,要注意掌握分寸,
这没有错,
但我们也要尊重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没必要把养猫养狗,
看作一个对立。
难道就不存在既把宠物养好,
又孝顺自己爸妈的情况吗?
大多数人养宠物,
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有人是给狗狗吃剩菜剩饭,
有人是给他们吃狗粮,
每个人养的方式不一样,
付出的成本不一样,
但爱宠的心是一样。
其实能把宠物养得好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
都是共情力比较强的;
有能力养宠物的,
赚钱能力也没问题,
这样的人,
极少会去亏待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无法理解,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养宠物?
为什么年轻人
会在宠物身上投入这么多,
还会把宠物当孩子、当家人?
事实上,
宠物经济火热的背后,
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和所面对的困境,
更值得研究研究。
05
知乎有个提问: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对宠物比对人好?
一条高赞回答里,
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贴主有个快四十岁的朋友,
至今独居,
养着一只叫棉花的比熊犬。
她给狗狗买进口鲜食、
定制小洋装,
带它去宠物咖啡馆过周末,
旁人总忍不住嘀咕:
“有这功夫和钱,
怎么不对自己爹妈好点,
怎么不结婚生个孩子?”
直到有次她聊起自己的家庭:
她的成长记忆里,
父母天天争吵,
父亲酗酒时会摔碎瓷碗,
母亲不停给她洗脑,
女孩读书没用
要供三个弟弟读书,
初中没读完,
她就辍学去工厂打工,
每月工资要准时寄回家,
弟弟们的学费、
后来的新房首付,
都压在她的身上。
棉花是她救助的流浪狗。
第一次给它喂鸡胸肉时,
棉花眼里亮闪闪的,
但嘴巴小心翼翼,
生怕咬到她。
带它散步时,
棉花会时不时回头看她,
生怕她不见了。
它让她看到了小时候,
那个小心翼翼的自己。
她印象最深的是:
去年父母来家里大闹,
指责她“不结婚丢脸”,
怒摔了棉花的食盆,
棉花躲在沙发底下,
害怕的不敢出来。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
童年被伤害的自己。
她更想把更好的给她,
如今她给棉花
布置了专属儿童房,
墙上挂着定制的成长相册,
衣柜里叠着小毛衣、蝴蝶结发夹。
每次陪她玩玩偶,
她总会想起童年时,
自己偷偷用零花钱
买的那只布娃娃,
被母亲扔进垃圾桶,
还骂她“买这些没用的东西”。
她说:
“我是在重养小时候的自己。”
给它买漂亮衣服时,
就像在弥补那个
从没穿过公主裙的小女孩;
看它吃得开心时,
就像在告诉曾经饿肚子
却不敢开口说出来的自己:
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有人评价说:
有些年轻人在爱宠物时,
是在爱什么?
或许是在爱那个缺爱的自己。
用最笨拙的温柔,
缝补着心底的伤口。
06
除了她之外,
大多数的年轻人养宠,
要的只是一个无条件的陪伴。
我有一个读者朋友叫林夏
独居在浦东出租屋,
每天通勤3小时,
加班到深夜是常态。
去年冬天她发烧39℃,
挣扎着给父母打电话,
换来的却是:
“早让你回家考公务员,非不听”
挂掉电话,
她缩在沙发上掉眼泪。
这时,
身边的金毛土豆突然跳上来,
窝在她的怀里。
土豆如今是她最亲密的亲人。
每天清晨,
它会蹲在玄关等她换鞋,
加班晚归时,
推开门总能看见它趴在拖鞋旁,
摇尾巴等她回家;
有次她工作搞砸了,
凌晨三点的出租屋,
抱着土豆哭到发抖,
土豆好像能感知到,
窝在她的怀里,
用舌头舔她脸上的泪。
然后叼来自己最喜欢玩具熊,
歪着头看她。
林夏说,
土豆让她在独在异乡的孤独中,
感受到家的温暖。
它从不追问她
“存款多少”
“什么时候结婚”,
不会像亲戚那样,
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
更不会在她崩溃时说
“这点压力都受不了”。
它只会陪着她,
哪怕她没钱,
哪怕她一身毛病,
哪怕她是一个失败的人。
对它来说,
她都是最好的妈妈,
都永远不会离开她。
林夏说:
年轻人不是爱宠物胜过爱家人,
而是宠物,
接住了成人世界的孤独。
有多少年轻人,
独自在外地打拼?
有多少年轻人,
回到家空无一人?
但有了宠物,
出租屋不再是临时落脚点,
而是有生命等待的家。
那些清晨出门前的蹭脸告别、
深夜加班时热情的迎接、
崩溃时无声的陪伴,
对漂泊的年轻人而言,
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还能坚持下去的支点。
07
为什么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因为现在有很多人,
把养宠视为不务正业。
把年轻人所有问题,
都归结在养宠身上。
就像之前那条新闻:
一个85年的广西事业型女性,
养了一只猫猫,
但就因为大龄未婚,
父亲为了让她
把精力花在找对象上,
早点把自己嫁出去,
就把女儿的猫猫,
剁碎了炒菜吃。
还有一条新闻:
一个男生得了抑郁症,
为了自愈他养了一只猫。
结果他爸嫌弃养猫花钱,
以为切断无用的牵挂,
就能让儿子振作。
就瞒着自己的儿子,
偷偷把猫给丢了,
从而让孩子的病情更加严重。
其实很多问题真正的核心,
根本不在宠物身上。
相反,
宠物才是年轻人的解药。
我身边就有很多年轻人,
在养宠物之前,
每天下了班就是回家躺着,
根本没有社交渠道。
但养了宠物之后,
遛狗时会认识很多人,
会参加一些宠物活动,
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有很多共同话题,
真的有很多人,
因为养宠遇到伴侣最后结婚。
还有许多有心理问题的人,
因为养宠,
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
在宠物陪伴中自愈。
宠物从来不是问题本身,
而是照见焦虑的一面镜子:
现在的年轻人,
有很多的压力,
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会有各种情感困扰,
刚好那个宠物,
能够填补那块空白,
那为什么,
我们还要去苛责批判他们呢?
尊重每一个人的热爱,
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爱,
从来不会因为分了一份给宠物,
就变得稀薄。
那些在宠物身上倾注的爱,
还会以另一种形式,
流淌回我们自己身上。
愿我们对这个星球的每个可爱生命,
都能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