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绝处逢声”神经监测拉钩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斯炯领衔的学生团队近期成功开发了 “绝处逢声” 系列新型神经监测拉钩,这款创新性医疗器械通过整合神经监测与拉钩功能,为甲状腺手术中长期存在的喉返神经损伤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显示出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甲状腺手术作为医疗领域的常见操作,喉返神经损伤一直是该类手术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传统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频繁切换神经监测探针和神经拉钩,这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还容易对喉返神经造成意外损伤,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和生活质量。王斯炯团队通过对这一临床痛点的深入观察,决心开发一种创新的医疗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

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王斯炯团队推出了 “绝处逢声” 系列新型神经监测拉钩。新产品能够在牵拉神经的同时持续输出神经信号,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因器械切换而增加的神经损伤风险。该系列产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多用途神经监测拉钩,能够帮助医生实时监测神经功能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牵拉力度,以保护神经免受损伤;另一种是一次性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拉钩,采用医用级聚甲醛材料并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其一次性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简化手术室的管理流程。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绝处逢声”神经监测拉钩

该新型神经监测拉钩在技术层面具有显著优势。一体化的设计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减少了器械切换的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精准适配的设计使得拉钩能够紧密贴合喉返神经的解剖结构,在确保精准牵拉与固定的同时,为医生提供了更清晰的手术视野;所采用的医用级聚甲醛材料具备高抗拉强度和耐磨性,保障了手术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其表面的天然润滑性也减少了对神经的摩擦和压迫,降低了神经受损的可能性。

当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甲状腺手术量不断增加,进而对术中神经监测器械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绝处逢声” 系列拉钩凭借其安全、高效、便捷的性能,成功满足了临床需求,并已获得多项专利申请受理。此外,2023 年财政部与工信部发布的政策推动了国产医疗器械的采购,为 “绝处逢声” 系列拉钩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有望在甲状腺手术领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业内专家对这一创新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该发明有效解决了手术中神经监测与牵拉辅助神经解剖兼顾的难题,配合神经监测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并减少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转化价值。同时,这一创新成果也推动了部分进口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降低了医院成本和患者的诊疗费用。

“绝处逢声” 系列神经监测拉钩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团队在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甲状腺手术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器械选择,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推动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