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卫视报道,中美首次经贸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远超全球市场预期。5月14日,中美先后落实临时协议:美方取消4月8日和9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针对4月2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对等关税”,其中24%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保留剩余10%。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分析指出,目前美国对华关税累计约为43.5%,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的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不过,海内外普遍关注到中美双方是“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之后的关税税率还要看双方谈判的情况。在特朗普第一次任期内,中美双方三次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而美方每次都会单方面升级对华关税,导致谈判受挫,反复2年后中美才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因此,国际舆论一致认为本轮中美谈判接下来会进入拉锯战,90天内解决所有问题的可能性不大,重要的是双方保持磋商的态势。
对于后续中美谈判的结果,不少分析指出,10%的基准“对等关税”和暂缓90天的24%关税很难协商取消。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媒体采访时透露,90天的暂缓期是为解决市场准入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做准备。来自中国方面的不少分析也指出,所谓“结构性改革”与所谓“非关税壁垒”是特朗普的主要对华交换条件,涉及中国的产业政策、政府补贴、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中美互降关税对商贸往来的影响,从美国方面来看,即便中国的关税被降至 30%,一些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还是难以为继,因为在美国难以找到像中国那样能及时服务小企业的生产能力。整体看,进口商获得暂时喘息机会,运输费用上涨和关税不确定性的压力不减。
从中国方面看,有机构测算,保留30%关税将拖累中国对美出口30%,拖累GDP增长1-1.5个百分点。
中国的对美出口企业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当天,就立刻和客户展开商谈,希望在90天的关税减免期内完成货物贸易,清理现有库存,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信任难以恢复。
在关税这一贸易战武器的背后,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真正要较量的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科技实力,因此,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密集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将是谈判的核心之一。
学者预计三类制造业将被美国区别处理,资本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正被加速回流,一部分半先进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回流则不在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谋求高端制造业回流的同时,不断升级封控先进制造技术与产品的对华出口。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第一阶段收官之年,也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关键一年,10年来的发展成果是对美谈判的底气。
截至2024年,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球占比28%,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220种产量全球第一;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四分之一。分析指出,生产制造复杂度提升和进口依赖度降低显示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美国采取各种措施围堵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之一,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是中国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和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与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打压中国制造业,倒逼“中国制造”越战越强;面对新一轮经贸谈判,中国制造业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中国和美国的互动、合作与较量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中美谈判的最终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