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孟夏驰赴豫章城,万物并秀赣水清”。5月17~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教育界、企业界、媒体界代表相聚“英雄城”南昌。

“孟夏驰赴豫章城,万物并秀赣水清”。5月17~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教育界、企业界、媒体界代表相聚“英雄城”南昌,共同迎来了“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届论坛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南昌大学承办,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分会、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委会协办,论坛的主题为“智启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

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党总支书记沈宏兴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科学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科信司原一级巡视员高润生,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曾德华,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葛刚,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委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秘书长郑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主编钟晓流。

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开幕式上,高润生首先致辞,他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生态,希望以本次论坛为起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教育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变革,书写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曾德华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契合国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也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的迫切需求,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携手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王勇指出,本次论坛为江西省高校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期待参会者为江西的教育数字化多献良策、贡献良方、把脉问责,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葛刚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契合时代主题,期待通过这次论坛,大家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分享各自的成果,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教学发展;郑莉表示,本次论坛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前瞻性视野,政府、学校、企业、研究机构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共享实践经验,共研发展路径。

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两天的论坛穿插进行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征文交流。来自教育部、南昌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曾德华副主任、周创兵教授、吴永和教授等分别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包括“教育要主动求变 应对数智时代的挑战”“教育人工智能政策与发展的思考”“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标准研究”“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应用”“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数智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保障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自主安全 为教育数字化战略保驾护航”“小航AI助手——北航全国产软硬一体化大模型”。

第十五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

论坛还举行了征文颁奖仪式,揭晓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得者。其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7名获奖者在征文交流环节就智能体教学应用、数智化领导力、人智协同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此外,与会者还参观了南昌大学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中心,感受了系统化的数字化教学服务环境。

据悉,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2010年创办,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高规格、有影响、具特色的盛会之一。在本次论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代表从政产学研用的不同角度分享和解读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并探讨新热点、新动态和新前沿,就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前沿、路径模式、相关标准、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共同推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