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5月19日前后,一则关于“顶级期刊正文惊现国骂”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相关论文题为《MPCT:Multiscale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With a Residiual Network》,于2024年发表在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上。据澎湃新闻5月19日晚间下载的版本,该文第6页的确出现了“……liujiamingshida××……”的非正常表述。
5月20日,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方面在邮件中答复澎湃新闻称,已收到反映,正在积极调查此事。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所刊登论文内,居然突兀地插入与上下文毫不相干的国骂,并且骂的还是二作,恐怕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以为有人在恶搞。但澎湃新闻及不少网友下载的版本证实,骂人的话确实存在。
国际顶刊这番迷之操作,把本是神圣的知识殿堂,俨然变成了一座情绪发泄的坟场。这让人很好奇:它到底想干啥?作为文章的第二作者,刘同学何以被骂?骂人者的动机又如何?骂人的话是如何给操作出来的?循着这些疑问,不少网友纷纷进行脑补。比如,有人猜测,被骂的刘同学抢了别人的二作,向期刊提交最终稿的这位“别人”,为报复而最后塞入这句话;再比如,还有人猜测,这是刘同学以身入局,他自己本该是一作,却被挤到了二作,所以干脆通过骂自己来予以曝光……
这些猜测,脑洞似乎开得有点大,试图从私人恩怨角度,来撩开学术不端的“黑幕”。但猜测毕竟只是猜测,并无扎实的证据予以支撑,也无益于真相的揭开,反而更容易陷入“阴谋论”的窠臼,伤及无辜的当事者。这种猜测,并不可取。
事实上,与其执着于猜测,倒不如认真反思与梳理,被塞入的这句骂人的话,何以突破重重审查而发表出来?而重重的审查又是如何失守的?
核心期刊尤其是国际顶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更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核心期刊基本都会聘请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编审,很多核心期刊还采用严格的多轮匿名审稿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选用、刊发文章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而对于期刊本身来说,发表论文时,也要经过收稿、初审、外审、外审退修、编辑审查、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出版前查新等诸多环节,流程不可谓不完备,审查不可谓不严苛。一句十分突兀的国骂,权威专家与编辑校对们为什么就看不出来?是流程形同虚设,还是另有玄机?这才是最值得追问的核心问题。
之前,核心期刊《冰川冻土》曾刊登过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式的论文,《银行家》杂志主编长期在行业专业核心期刊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的散文、诗歌等文章,曾引发公众对期刊审核和监管的质疑;此番国骂入论文并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更有理由让人质疑,其背后审核与把关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学术成果的“守门人”,期刊对论文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让“师娘优美感”、“父子集”及国骂充斥其中,不仅消解了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且也损伤了学术的公正性和可信度,这对科研人员而言还是对学术生态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学术期刊不是“师傅师娘们”的赞美场,也不是私人恩怨的情绪发泄场。发表骂人论文的顶刊,也该好好查查,自己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杜绝此类闹剧的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