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应是滋养生命的沃土,
不该成为吞噬家庭的无底洞。
01
现在养孩子,
越来越养不起了。
02
这几天,
江苏宜兴某小学,
一则家长群聊天记录,
引发了全网激烈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班级的家委会
计划为孩子举办“十岁成长礼”
于是家委会向家长们开出了
成长礼的活动经费清单:
教室布置1500元、
摄影摄像1800元、
伴手礼2067元、
舞台背景1078元,
果切954元……
总计预算7399元,
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就是几百。
虽然钱不是特别多,
但引发了许多家长不满。
一是:
过去只听说过成人礼,
何时连10岁也要大操大办?
二是:
一个成长礼而已,
需要花7399这么多钱吗?
有家长在群里提出异议,
却遭到家委会道德绑架:
成长礼孩子一生一次,
其他班级都在筹备,
所以我们也得准备,
你甘心让孩子落人之后吗?
此事发酵后,
宜兴市教育局出面回应:
原来学校本就安排了
免费的十岁成长仪式,
但部分家长追求更“精致”的活动,
才搞起这一系列的布置,
还聘请了专业摄影团队,
老师全程未参与群聊,
完全是家长自发组织的行为。
看着这场闹剧,
着实感慨万千。
成长礼的初衷或许美好,
但却渐渐变了味道。
如今所谓的“仪式感”,
似乎总在与金钱挂钩,
规格越来越高,
花销越来越大。
一些人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
实则掩盖不住攀比之风。
最让家长们无奈的是:
面对这种情况,
他们几乎没有拒绝的余地。
一旦拒绝缴费,
就难免担心孩子在班级里被孤立,
甚至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最终,
许多家长只能忍气吞声,
默默掏钱妥协。
03
为什么大众今天,
对于这件事如此感慨万千?
因为在如今的学校里,
要交钱的地方实在越来越多了。
之前广州一个学校,
给学生办了成人礼,
最后给出活动开支明细,
林林总总加起来,
总费用高达46269元。
而这笔开支,
要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
每人大几百。
整个过程,
校方既未提前征集意见,
也未说明费用明细用途,
直接就开始收钱。
不止是这些,
现在很多学校开学,
还要搞开学仪式。
家长们要集资,
准备开学蛋糕,
开学新的学习用品。
教室里还有气球、
旺仔、棒棒糖、学习用品、
蝴蝶结包起来的书等等,
仪式感越来越卷,
家长们的钱包也越来越瘪。
还有不知从何时刮起来的“研学”风。
之前衡阳某学校组织研学活动,
就是去蔡伦纪念馆,
每个学生收费580元。
可是,蔡伦纪念馆是免费开放,
蔡伦竹海学生票25元。
初中部13个班,
一下就收了32万。
就算加上来回车费、吃饭钱,
一天时间,需要580块吗?
很多家长提出质疑。
可就算家长再不满又如何?
之前有学生,
因为觉得170块的研学活动不合理,
拒绝参加,
结果就遭到了老师的嘲讽: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不仅各类活动收费让人头疼,
现在班费的收取也愈发离谱。
之前有条新闻:
安徽铜陵某中学有个班级,
收取每人2000元的班费。
一个班总计就是8万多,
家长说:
这笔钱用于教材缴费、
学习及活动开支等等。
试问一个学期,
到底要干什么,
要收8万的班费?
面对这些家长有选择权吗?
没有。
他们只能一边在心里骂着,
一边在家长群里回到:
“好的”“参加”“收到”
为了孩子,
默默把一切打碎往肚子里面咽。
04
为什么学校敢这么多琳琅满目、
种类繁多的收费?
他们底气十足的原因就是:
当有人追究起来,
就说是自愿的,
是家长自己组织的。
但所谓的自愿,
真的是自愿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
班上那个最“神秘”的组织——
家委会。
现在很多学校不会直接出面,
而是让家委会来做自己的“刀”,
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那么,家委会里都是些什么人呢?
之前上海某小学家长竞选家长委员会时,
参与竞选的家长个个晒出自己的
身份、能力和资源,
没有点学历、资产、人脉在身上,
根本不敢竞选家委会。
除了他们,
家委会中还有一群全职妈妈,
她们大多家庭条件不错,
因为没有工作,
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
这些人,往往最爱整幺蛾子,
本该是代表家长说话,
但现在更像是,
为了讨好老师更照顾自己的孩子,
从而处处背刺家长。
家委会干过哪些离谱的事情呢?
之前教师节前,
柳州一个家长群就火了。
群里的家委会成员,
为了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
号召大家凑钱,
给三个老师买兰蔻礼盒做礼物。
本该是自愿的事,
一名家长因为不愿意,
就被扣上了不团结的帽子,
就被逼着退群。
之前湖北某小学家委会,
为了讨好老师和学校,
瞒着家长用班费购买涂料翻新教室,
事后要求每位家长平摊2400元。
甚至连班级出黑板报、
班级打扫卫生,
家委会在老师的默默要求下,
组织全班的家长来轮班。
家长不愿意来?
没关系。
那就花钱请专业人士来做,
这些家长能买单就行。
有网友调侃,
现在家委会代表什么?
代表家长同意付钱。
其实很多家委会,
早就丧失了初心,
他们已经成为
学校用来控制家长的一个工具,
许多家委会成员,
急着张罗、献殷勤,
就想在老师面前多露脸,
以换得老师对自己孩子的优待。
他花着大家的钱,
老师买他一个人的好。
其他家长要是不同意,
一个帽子就扣下来了。
所以大部分的家长,
只能敢怒不敢言。
05
其实,
无数家长早已不堪重负。
之前有位张昊宁妈妈,
在班级群里一会要给老师
买3000多的化妆品,
一会又要买2800多的眼部按摩仪,
甚至父亲节,
还要送老师父亲一台按摩椅。
终于,群里家长忍无可忍,
开始怒怼张昊宁妈妈。
谁愿意出谁出,
反正我不出。
你愿意买是你的事,
我凭什么要和你平摊,
你算什么玩意?
我想这些家长,
说出了太多父母的心声:
普通父母烦这些“事逼”家长久矣!
现在养孩子本身经济压力就很大,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
奶粉、尿布、早教班,
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
好不容易熬到上学,
除了数不清的日常开销,
还有各种隐性支出:
孩子同学过生日,
家长得准备礼物;
班级组织集体活动,
得给孩子置办新行头;
甚至连孩子之间的小攀比,
都在无形中增加家庭负担。
有些双职工家庭,
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
不得不牺牲一方的事业;
有些家长为了辅导作业,
白天上班,晚上熬夜,
身心俱疲。
可即便掏空钱包、耗尽精力,
还得时刻担心:
孩子会不会因为
没参加某项付费活动,
被老师冷落?
会不会因为没随大流送礼,
被老师排挤?
普通家庭的父母,
不过是在生活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他们不是不愿给孩子最好的,
而是在面对各种自愿收费时,
在无尽的付费和人情往来中,
早已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06
其实回想我们80、90读书的年代,
学校里哪有这么多高昂开支?
元旦联欢会
每人凑个5块、10块班费,
大家自带零食、
动手剪纸拉花,
几个同学表演个小品,
全班就能热热闹闹笑一整天。
那时即便有家长送礼,
也是悄无声息的个别人情,
绝不会演变成如今
这样群体性的道德绑架。
其实现在的家长群成了
24小时待命的工作群。
家委会成了
压在家长肩头的新领导。
这种无形的压力,
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将所有家长都裹挟其中。
不是家长们不愿付出,
而是当奶粉钱、补习费、
兴趣班开销早已透支家庭预算,
那些打着自愿旗号的额外支出,
每一笔都是扎在家长心头的刺。
这届80、90后家长,
本就背负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职场上要应对35岁的危机,
生活中要赡养老去的父母,
还要还高额房贷车贷。
他们像陀螺一样日夜旋转,
不敢病、不敢停、不敢抱怨,
还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被一次次推向崩溃的边缘。
当老师轻飘飘的一句
“其他同学都参加了”,
当家长群里齐刷刷的
“收到”回复,
多少父母是咬着牙按下支付键,
转身就红了眼眶?
教育本应是滋养生命的沃土,
不该成为吞噬家庭的无底洞。
那些精致的仪式、
那种昂贵的礼物、
那阵攀比的风气,
正在一点点蚕食孩子的纯真,
透支家长的尊严。
真心恳请:
放过这些在生活泥沼中
挣扎的父母吧!
给每个家庭,
留一片短暂喘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