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背后:核平衡、常规军事冲突与核风险

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爆发了新一轮军事冲突,两国都使用了大量空中作战装备参战。据媒体报道,此轮冲突中,印度军队用导弹袭击了距巴基斯坦核武器管理部队仅数公里的努尔汗空军基地,印度还使用“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攻击了巴基斯坦基拉纳山核设施的一处周边配套设施。

面对印度的冒险行为,巴基斯坦表现较为克制,并未立即实施对等报复——袭击印度的核设施或核设施附近目标,而美国则紧急出动一架装备有能够监测大气中辐射和放射性物质水平设备的B-350AMS核应急飞机飞抵巴基斯坦上空。显然美国担心印度攻击巴基斯坦核设施的行为有可能会导致意外核事故或其他核安全问题,或是为有可能引发的印巴核冲突升级做好情报准备工作。

此轮印巴冲突最终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而暂停,作为两个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对两国军事冲突升级为核冲突的担忧,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作为世界上存在严重军事安全对抗关系中唯一一对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打破两国间脆弱的克制,使南亚地区滑向不可控的核冲突。

在这次冲突中,印度使用“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攻击了巴基斯坦基拉纳山核设施的一处周边配套设施。

核冲突阴影下激烈的常规冲突

印巴两国的核战略都有“模糊中带着明确、明确中带着模糊”的特点,模糊性起到了威慑的稳定作用,但也容易在双方的激烈常规冲突中产生误判,导致冲突的不可控。

由于印度的常规军事实力优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核战略强调“以核慑常”,但关于何时使用核武器,巴基斯坦则刻意保持“模糊”,只强调在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使用核武器,但怎样才算生存受到威胁则没有明确指出。学界分析,巴基斯坦使用核武器的红线,包括印度对巴基斯坦实现全面封锁、摧毁巴基斯坦重要军事能力、巴基斯坦丧失大片领土等。

巴基斯坦的核模糊策略目的是让印度无法掌握巴基斯坦的底线,进而对巴基斯坦发起军事行动时有所顾忌;但另一方面,由于无法看到底线,也容易使印度意外碰到底线。例如巴基斯坦将某军事设施用于核武器存储,但不知情的印度对该设施的打击,就有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做出核设施受到攻击、国家生存受到威胁的判断。

印度试射“烈火”-5远程弹道导弹。

印度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战略,并实施“可信的、最低限度的威慑”,这是印度明确表明的核战略,但是印度并未对“最低限度”提出明确标准,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才算是“最低限度”?这一问题又带有模糊性。印度近年来发展了一支“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虽然其技术实力与核大国仍有较大差距,但是对巴基斯坦而言其具有较高威慑效力。2025年3月,印度高调宣布试射BM-04高超音速导弹,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的国家。高超音速导弹使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打着“最低限度”的旗号强化核威慑能力,会使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感越发强烈,因此在军事冲突或危机时,面对核常实力明显强于自己的对手,极有可能促使决策者基于自保做出更多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内的军事行动决策。

形象的比喻,印巴两国的冲突就像两个人用一只手搏斗,双方都不知道另一方背在身后的手里握的是一把手枪或是赤手空拳。当察觉到对手准备使用第二只手搏斗时,另一方为了自身安危,会假定对手另一只手拿着的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因此也会为自己的另一只手拿上同样具有杀伤性的武器。双方都在用最坏的结果推测对手可能做出的下一步动作,也都做好了亮出最有杀伤性武器保护自己击倒对手的准备。两国就这样在紧张地盯着对方另一只手的情况下用一只手激烈搏斗,这即是核冲突阴影下激烈的常规冲突。这是一个危险的场景,一旦某一方身体的某个动作让对方做出误判,或是一只手打得对手难以招架,做出误判或搏斗劣势的一方亮出杀伤性武器的结果是双方均拔枪互射,最终两败俱伤。

巴基斯坦展示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

印巴常规冲突升级增加核误判的概率

印巴两国间核平衡与常规军事冲突高烈度之间存在着消极的相互影响。

两国相互核威慑使得双方都忌惮核战争,但也使得常规军事冲突烈度较高。印巴两国领土接壤,双方不需要发展过多高精尖的战略威慑力量,仅依托各自现有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即可实现对对方的有效威慑,军事大国投入研发的导弹防御武器、外空设备对地战略预警等高大上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如此近的距离内难以发挥实际效力。两国用着较“土”的战略打击武器即可实现有效威慑,会使得双方决策者对自身核威慑能力更有信心。而依仗相互核威慑,更会助长双方加大对常规军事冲突的投入。只要不打核战争,则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加大投入力求打赢冲突,这是印巴常规军事冲突烈度较高的原因。

但凡事皆有两面性,高烈度的常规军事冲突存在着升级的不确定性。虽然演变为核战争不符合印巴两国的利益,但是谁能保证在接壤的边境上瞬息万变的战局不会触及核红线呢?例如有学者研究指出,1986年印度陆军举行的“Brass tacks”演习(有译为“黄铜钉”演习)模拟在西部边境对巴基斯坦进行全面战争,“腰斩”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释放了使用核武器的信号予以威慑;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期间,巴基斯坦外长表示“不惜使用任何武器”,后经披露即巴基斯坦军方曾考虑使用核武器;2001年印度议会大厦遇袭后,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进入紧张的军事对峙,巴基斯坦释放了核信号对印度予以威慑。

核冲突和常规冲突的转变在印巴军事安全关系中变得极其难以预料。此外,印巴两国的军事对抗历史久远,双方长时间剑拔弩张,常规军事交火已是“家常便饭”。这种常态化冲突的局面,一方面使得双方时刻保持着较高警觉;另一方面也有着一定麻痹性,不利于国家决策者对可能的升级抱有警惕。

此轮印巴冲突虽然偃旗息鼓,但是外交、政治战短时间内不会平息。两国民众一方面为冲突停止而欣喜,另一方面则在网络上掀起了激烈的口水战、舆论战,巴基斯坦人民为本国军队的优异表现欢呼,印度一部分民众对印军表现表示肯定,一部分民众对莫迪政府和印军的表现则表达了不满。印巴两国对立近八十年,两国的领土争端是近乎零和的博弈,双方都不可能有讨价还价的妥协余地,且两国民众心中已经深深地植入了对对方的对立情绪,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看到对抗的结束。

核武器在印巴两国安全关系中既扮演着维护稳定的角色、又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不稳定因素,为了赢得下一场军事冲突,印巴两国也都在加大对军事力量的建设投入,未来印巴在核战争的阴霾下发生常规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较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