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再押两个月,陈佩琪崩溃哭喊:要把他关到死吗?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因涉入京华城案,遭羁押至今。台北地方法院昨天(27日)裁定柯文哲等4名被告自6月2日起延长羁押两个月,并停止接见、通信。民众党民代张启楷昨在开庭结束后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柯妻陈佩琪一边哭一边呐喊,本来是抱着很大希望来的,认为柯有机会当庭释放,结果看着柯又被押回去,“陈佩琪说明明开了那么多次庭了,以前起诉很多理由都不在了,是要把他(柯)关到死是不是?”

柯文哲自去年9月5日被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羁押禁见迄今,检察官虽同意在证人交互诘问后就可以放人,合议庭也采密集审理,但因诉讼进程冗长缓慢,证人交互诘问仍未结束。合议庭认定柯文哲、柯的大账房李文宗、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台北市议员应晓薇4名在押被告仍有勾串、灭证之虞,且至今尚未完成证人交互诘问,证词仍可能因为串供而改变,羁押原因并未消灭,有羁押必要,延押禁见两个月。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面对引发批评与非议,承审的法官们特地公开裁定书,并用粗黑字体强调“被告是否成立犯罪,属本案实体应予判断问题,与法院是否羁押被告并无必然关系”,意思指柯文哲等人有没有罪与羁押没有必然关系。

而对于柯文哲被延押,民众党秘书长许甫昨天晚间在脸书发文怒轰,只要检察官说谁有嫌疑,法院就配合裁定、乖乖关起来,不用讲求证据、不用合理怀疑,这根本完全无视无罪推定、不是“法治”,而是官治、党治。台湾民众不信任司法,早不是“感觉问题”。

许甫提到,岛内亲绿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接受自己专访时称,台湾司法的表现让人“瞠目结舌”,民众对司法的高度不满已无法忽视,尤其是对检察官体系的荒腔走板。游盈隆直言,“行政权”不可能置身事外。当赖清德当局上台,台湾检察体系违反比例原则办案,司法官、法院的双标处理,更让人难以忍受。种种司法腐败现象被台湾民众认为是政治介入或默许,也是理所当然。

昨日开庭结束后,张启楷接受媒体访问时沉重地透露,刚刚看了陈佩琪的状况,让人很心酸、很难过也很痛心。陈佩琪在庭讯后目送柯文哲离开,又跑到通道旁边跟柯文哲打招呼,后来她情绪就崩溃了。

张启楷表示,“陈佩琪在呐喊说,明明开了那么多次庭了,以前起诉很多理由都不在了,是要把他(柯)关到死是不是?他就是做市长做该做的事,什么坏事都没做。开这么多次庭,真相不是越来越清楚了吗?怎么还不把他放了?一直关他要关到死,是不是?”

张启楷说,陈佩琪一边哭一边呐喊,本来是抱着很大希望来的,认为柯文哲有机会当庭释放,结果看着柯又被押回去。明明“就法论法”,台北地检署起诉书内容都已经站不住脚,当初押柯文哲的理由不存在,为什么还要一押再押?最后,张强调,希望法官可以听到一些真实的声音,事实上这不是只有陈佩琪的声音,社会上很多人也在问,给这个社会一个真相,把柯文哲放了。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在脸书上声援柯文哲,他说,在缺乏具体犯罪证据、仅凭模糊指控与推论的情况下,柯文哲遭羁押已近九个月。近日法院竟再次裁定延押,这令所有坚信司法应独立、程序应正义的台湾民众感到无比错愕与愤慨。“今日柯文哲,明日可能是任何人!”

朱立伦批评,台湾司法明显有“双重标准”。面对性质相似的案件,处理方式竟因人、因政党色彩而异。部分针对在野力量的案件,动辄搜查、羁押;而针对罢免国民党民代的组织,却轻描淡写“温和传唤”,甚至石沉大海。这种差别待遇,民众的双眼雪亮,感受至深。

朱立伦重申,羁押是限制人身自由最严厉的手段,理应是“最后的手段”,而非侦查惯例,更不该成为“押人取供”或制造寒蝉效应的工具。当司法变相成为特定政治力量的武器,伤害的将不仅是个案的当事人,更是整个台湾的根基与民众权利。他也喊话台当局应悬崖勒马,停止任何可能干预司法的行为,切勿让政治黑手玷污了司法的神圣。所有在野力量应团结一致,共同监督制衡,为守护台湾发声。朱立伦也借此机会,恳请民众勇于表态,出来投票,反对“恶罢”。如果赖清德发动的大规模罢免得逞,台湾将走入一个更加傲慢、更加滥权的统治时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