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赛道首家冲击港股!翼菲科技递表 农银国际独家保荐

6月30日,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菲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此次港股IPO,翼菲科技拟将募集的资金投向: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生产线开发和产能建设、发展海外业务网络、对上下游供应链的投资、补充营运资金等。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翼菲科技将“以工业机器人引领世界迈入智能时代”作为企业使命,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

除了自身十余年的持续努力,今年以来的行业及资本环境亦为翼菲科技带来机遇,一方面“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创新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港股IPO活跃度显著复苏,港股市场将支撑企业更好发展。若此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翼菲科技或将成为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后续发展值得市场期待。

“学霸”创业家引领 深耕轻工业全品类十余载

翼菲科技成立于2012年,目前在全国14个城市设立子公司与服务中心。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提供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具备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翼菲科技取得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经验丰富、以技术为导向的管理团队驱动。其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全球视野,由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赛博士——一位“学霸”创业家引领。据悉,张赛博士持有清华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

多年来,翼菲科技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近几年每年投入超3000万元资金,持续深耕机器人技术创新领域。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翼菲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17万元、3314万元和3866万元,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1.1%、16.5%和14.4%。

历经十余年发展,翼菲科技已成长为轻工业全品类工业机器人提供商,拥有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全品类产品矩阵,其产品组合涵盖了适用于食品、药品、日化品等行业的并联机器人(Bat系列),应用于3C产品组装、检测、搬运等工序的Scara机器人(Python系列),适应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的六轴机器人(Mantis系列),适用仓储物流、智能制造工厂等场景的AGV/AMR移动机器人(Camel系列)以及专为半导体行业设计的晶圆搬运机器人(Lobster系列),并配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同时,翼菲科技亦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应对智能制造中的特定应用场景。

image

据悉,翼菲科技以并联机器人起家,是并联机器人国产厂商的代表之一。翼菲科技在并联机器人领域成绩卓著,成功研发出五代共20多款标准机型。其并联机器人的标准动作节拍可达240次/分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相同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生产任务,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还成功通过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0小时认证,成为国内并联机器人行业首个完成此项权威测试的品牌。

翼菲科技荣获多项国家、省级及行业殊荣,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山东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此外,翼菲科技亦频获行业领先媒体嘉许,包括高工机器人、恰佩克及维科网等。

翼菲科技围绕熟练技术工人的脑、眼、手、足四大核心功能,分别打造了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能力,形成了强大的全栈自主研发能力及深厚扎实的技术积累。根据招股书,“脑”体现在一体化控制系统,支持智能决策,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及实时多机器人协同。“眼”代表先进视觉系统,结合3D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是高精度动态跟踪的关键。“手”将先进建模技术与精密制造相结合,以达成卓越性能及工业级可靠性。“足”由自主研发的移动平台硬件及调度软件组成,支持自主导航及动态避障。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翼菲科技是中国首家在手机盖板玻璃预涂层工艺中以多视觉及多机器人协同实现涂层前高精度对准并实现并联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机器人公司。

image

此外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翼菲科技已获得271项授权专利,包括36项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设计专利,并已提交20项专利申请正在等待批准。截至同日,翼菲科技亦持有79项软件版权。

营收增长显著 外部机遇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翼菲科技的发展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公司成立之初,并联机器人样机研制不到一年就顺利进入了客户现场试用,成立不到2年时间并联机器人就正式实现了销售收入。这使得翼菲科技得到投资人认可,同年即完成天使轮融资。

目前,翼菲科技的产品现已遍布国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口欧洲、北美、拉美、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稳定性及性价比得到了市场及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

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翼菲科技分别实现营收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2023年、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分别达24.0%、33.2%。过去三年翼菲科技各产品类型收入均实现增长,以并联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增长尤为迅速。同时,翼菲科技海外收入贡献持续增长,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人民币,约占收入的9.5%。

2022-2024年,翼菲科技服务的直销客户数量持续递增,分别达到69名、158名、275名。据悉,其直销客户主要来自轻工业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及半导体领域。

除了自身的扎实技术加持,外部机遇亦将为翼菲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按收入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由2020年的人民币3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 人民币5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预计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216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 复合年增长率为16.7%。在自动化升级及智能制造政策支持的推动下,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迅速扩张。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由2020年的人民币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寻求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来提高效率及精确度,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438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3%。相关地,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人民币3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7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随着下游行业领域采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智能制造的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人民币1,710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5%。

基于这一确定性发展态势,翼菲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以先进技术为驱动,专注于核心机器人研发和技术创新,推进工业智能化。

翼菲科技将规划通过模块化视觉-驱动-控制平台打造「一个大脑控制眼、手和足」的协调,实现单控制器管理复合机器人系统;同时,积极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控制系统整合,优化多模态人工智能在动作泛化及场景适应方面的能力,并增强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任务规划及执行精度,推动具身智能在目标行业领域的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