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制造迈向“智造”新纪元

在赣州经开区一家现代化家具企业生产车间内,曾经密集的人影已被有序运转的智能机械替代。巨大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每件产品的流转路径、生产进度与品质数据。年轻的车间主任小刘只需轻点平板电脑,生产指令便精准传达至每一台设备。“现在,整个生产流程透明可控,效率提升超过30%,再也不用为赶工或质量问题焦头烂额。”他语气里充满笃定与自豪。这仅仅是赣南大地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的一个缩影。

聚焦政策驱动、强化企业梯度培育、走绿色高端化发展之路,充分整合资金、技术和平台资源,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焕新提质。截至2025年5月30日,全市已完成规上企业入企诊断2236家,已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183家;已完成规上企业改造前贯标市级预评2109家,已完成规上企业改造后贯标市级预评756家,均列全省前位。

在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下,赣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5年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列全省第5位,较上年末前移一位,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2.6、0.5个百分点。

强化政策驱动 构筑转型坚实基座

制造业规模庞大,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最多,形成了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装备制造、大健康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但这些产业大部分属于传统产业,存在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

为此,赣州市出台了《赣州市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加速转型;印发了《赣州市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双百双千”三年行动(2024—2026年)》,进一步巩固发展能级;制定了《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一链一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让先行者‘跑’出来、经验‘亮’出来,有效破解了广大企业‘不会转’‘不敢转’的普遍顾虑。”

2024年,赣州市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6%、26.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5.1、1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赣州排名第58位,较2021年前进6位。

注重梯度培育 产业迈向绿色化高端化

转型的价值最终在千行百业的具体实践中得以彰显。赣州企业正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链条。赣州市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支持企业实施建设“无人车间”“黑灯工厂”等“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助力获评省、市“链主企业”。目前,全市获评省级“链主企业”8家、市级第一批“链主”企业20家。

在中国稀土集团下属某磁性材料公司,通过部署MES(制造执行系统)和智能传感设备,实现了从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到产品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产品优等率提升15%,能耗显著下降。公司负责人感慨:“数字化让‘黑灯工厂’的部分场景成为现实,这是传统生产模式不敢想象的飞跃。”

助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大力实施数转技改项目,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独角兽(含种子)企业8家、瞪羚(含潜在)企业93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数量均列全省前列。

南康区一家龙头家具企业引入智能仓储物流系统(WMS)和ERP系统后,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提升40%,订单交付周期平均缩短7天。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数据穿透了部门壁垒,管理决策从‘凭经验’走向‘靠数据’,企业运营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透明。”我市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研发攻关,对于重大技术难点、共性技术攻关,在市级“揭榜挂帅”制项目中给予支持。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46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4家、工业设计中心22家,数量均列全省前列。中国稀土集团的离子型稀土绿色无铵开采提取新工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荣获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金力永磁的晶界渗透技术、富尔特稀土固废短流程再生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可持续发展

赣州市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绿色化转型,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数字技术和软件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市已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5个、省级绿色园区1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9家、省级绿色工厂10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0个,数量均列全省前列。利用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储备,形成工艺装备先进、技术水平领先、创新支撑有力的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赣州路径”。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加速向后端延伸,现代家居产业持续向品牌化进军,提升产业“含金量”。金力永磁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关键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稀土磁材工厂。南康区探索“产业大脑+共享平台+数字工厂”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助推南康家具产业品牌价值突破700亿元,龙头企业如大自然家居通过智能生产线实现生产效率提升60%,成本降低30%,成为行业标杆。

2024年以来,赣州市打造了5G工厂、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实数融合典型案例等国家级试点示范10个,数量全省最多;省级“小灯塔”“数智工厂”20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家;市级技改数转标杆75家。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五大产业2025年1月至5月规上营收分别增长15.4%、14.6%、13%、6.3%、1.4%,合计拉动全市规上营收增长13.4个百分点。

创新服务模式 助力企业向“智造”升级

面向未来,赣州数字化转型的画卷正徐徐铺展更宏伟的篇章。

赣州市将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与坚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相结合,其探索路径,特别是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如家具、稀土)打造差异化转型标杆的做法,为传统工业城市和老区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赣州实践”。

围绕“7510”行动计划重点行业,聚焦关键“点”树标杆。培育现代家具、稀土钨新材料等产业参与揭榜省级“产业大脑”任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引导“头雁”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拉动上下游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开展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深度融合,全方位拓展数字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获评全省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钨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南康现代家具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14个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个省级产业集群,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全流程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服务商资源池,分行业分领域积极遴选优质数转服务商,纳入全市服务商资源池重点推介,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定制化数转服务。打造数转产品资源池,围绕中小企业差异化数转需求,遴选“小快轻准”数转产品,构建“批量化、低成本、高效率、易复制”的普惠化产品矩阵。打造典型场景资源池,重点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持续发布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清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搭建技术供给与需求平台,促进项目落成。

数字引擎轰鸣不息,赣州制造向“智造”的跃迁正全速推进。当数据流奔涌在章贡两江之畔,当智能技术浸润于钨矿稀土之间,一个以数字为翼、焕发崭新生机的现代产业新城,正崛起于红土地之上,驱动着赣州向江西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坚实迈进。(李嘉鑫 李军 章华)

来源: 赣南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