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林生副教授的带领下,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赴莆田市中药材科技小院调研实践队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乡村振兴调研之旅,深入探寻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晖源生态农业园,探索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融合之路
7月1日,实践队首站来到莆田晖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并记录了铁皮石斛、藤三七、麦冬等中药材的生长习性,详细了解其种植规模与生长周期。通过与公司技术人员的交流,队员们学习到了因地制宜的种植技巧,了解到公司如何利用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为300多种中药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还了解到公司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利用太阳能发电,每年盈利10多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色动力。队员们通过此次调研,深刻认识到中药材种植不仅是农业技术与生态、经济的完美融合,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潜力的特色产业支撑
调研芦荟产业,探寻致富“金钥匙”
实践队来到莆田市涵江区江夏芦荟开发有限公司,开启对芦荟产业的调研之旅。队员们实地考察芦荟种植基地,与公司创始人黄向阳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芦荟种植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市场前景。黄向阳向队员们分享了自己从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历经多年探索,成功将芦荟产业打造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奋斗历程,以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实践经验。队员们在交流中积极提问,认真学习黄向阳在种植技术改进、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拓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芦荟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等问题与黄向阳展开深入探讨,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追寻红色足迹,汲取精神“新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当天,实践队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闽中革命司令部。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生动的讲解,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从秘密策划到武装斗争,从根据地建设到战略转移,每一个片段都如同生动的教材,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巨大牺牲。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成为激励实践队成员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科技小院交流指导,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7月2日,实践队来到莆田中药材科技小院开展交流指导。实践队成员作为药用植物根际生态研究的主力军,深入了解小院在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科技小院引入先进科研技术,结合当地实际,为种植户提供精准指导,解决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问题,提高中药材产量与质量。在交流环节,实践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与小院工作人员及种植户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根际营养吸收效率等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为种植户答疑解惑。
此次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赴莆田市中药材科技小院调研实践,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对话行业先锋,从中药材种植的生态智慧到芦荟产业的致富经,从红色历史的精神洗礼到科技小院的创新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专业使命,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药草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新的光彩。(李安琪)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