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底,工信部官网披露小米汽车新款SUV车型“YU7”后,其“陆地战车,御风而行”的寓意收获了不少车迷的青睐。在经历小米YU7不参加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年5月底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不开启小定等几次期待落空后,小米YU7终于在6月26日晚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开售18小时,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小米YU7开售的火爆情况符合人们的预期却又不断刺激车迷的神经。
高度聚光灯审视下,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问题。
6月27日,上市第二天,有媒体在赛道测试小米YU7时刹车片起火。对此,小米汽车回应称,视频中的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进行1个暖胎圈+1个飞行圈后,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但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此外,测试车辆未使用小米YU7 Max大师模式中的“能量回收增强”功能。
性能测试风波还未平息,7月1日,又有一些消费者质疑小米YU7疑似存在偷改汽车配置的情况。部分车主称,下单时小米YU7的标准版和Pro版均显示有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但订车后却发现只有Max版本有此功能。
就上述质疑,《经济参考报》记者联系了小米汽车客服。客服人员承认此前专属配置单PDF文案存在错误并致歉。但对于退定金的需求,客服则坚称,由于定购时提醒消费者确认购车配置,且官网给出的配置描述信息无误,所以不能退还。
这种答复显然无法让所有用户满意。随后,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其微博发文称,小米YU7将限时改配,7月6日上午10:00到7月7日晚上24点,锁单用户(非准现车)都可参与改配。
雷军的微博给了一些选配错误用户一次更正的机会,但部分冷静下来的用户面对漫长的交付周期犯了难。《经济参考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小米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北京国贸店)和一些门店咨询了小米YU7标准版的交付时间,工作人员表示,锁单之后的交付周期差不多为57到60周。“现在定购交付得一年了。”一名销售人员称。
事实上,针对小米汽车显示的交付时间问题,小米汽车也在微博做过解释: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交付时间参考,根据锁单量及当前产能情况测算,首次更新了所有订单的预计交付周期。然而,随着产线磨合提效、产能挖潜爬坡,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小米汽车App中会动态更新预估时间。
但即便是小米汽车销售也无法对能否大幅提前交付给出保证。
这也让其他一些汽车品牌销售抓住了机会:极氪、蔚来、智己、阿维塔等多家车企的一些销售人员在网络上表态,转定自家品牌,愿为用户全额承担5000元定金损失。
其中,极氪汽车北京一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小米YU7补定金的活动,需要用小米汽车订单截图来购买极氪汽车,极氪汽车会退给消费者价值5000元的50000等额积分,充值到App里,可用于后续的充电、保养、购物等。
蔚来公司上海总部一名销售人员表示,可以理解成购买蔚来任意一款汽车减5000元,但是萤火虫系列除外,“萤火虫是减2000元”。
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1至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数据很亮眼,但众多新老造车势力在“反价格战”的大背景下,目前能够抢夺“客源”的手段并不多。
“竞争到最后,拼的就是质量和服务。”业内人士认为,与小米SU7上市后面临的情况相似,由于小米自带话题流量,“生”于聚光灯下的小米YU7也面临更多的审视和质疑,与其落入“自证”陷阱,不妨做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