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青瓷传薪火:大小课堂共绘非遗传承新篇

7月3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秘色青韵小分队走进本校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幼儿园开展越窑青瓷文化宣讲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千年非遗文化传播,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受越窑青瓷的独特魅力。

在幼儿园,活动当天,小分队成员向幼儿园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青瓷图片,并一一介绍他们来自那个朝代,有什么工艺。随后,讲解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通过互动性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越窑青瓷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孩子们积极参与问答,充实了他们自己的知识。

在艺术体验环节,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小分队巧妙地用橡皮泥代替传统粘土,让孩子们体验制作青瓷的乐趣。在小分队成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小小的手捏出小茶杯、小动物等“天马行空”的作品。孩子们在动手制作他们心目中的“青瓷”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泥土般的质感,而且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在校内越窑青瓷宣讲活动中,小分队通过 PPT 带领同学们梳理越窑青瓷千年发展历程,并展现其与乡村振兴的关联。从商周原始瓷萌芽、东汉成熟青瓷诞生,到唐代远销海外带动乡村经济,再到宋代工艺革新,每个阶段都体现着传统工艺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宣讲中,小分队结合高清文物图片与工艺分析,讲解釉色原理,凸显传统工艺在现代产业升级中的价值。以施珍大师的跳刀纹青瓷为例,展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其推动非遗传承的同时,形成 “非遗 + 产业” 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现代创新器型体现年轻匠人对传统工艺的活化利用,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古老窑址也借此变身旅游景点。这场宣讲,让同学们看到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

这次宣讲活动使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开来。它以分层传播的方式,在不同年龄段人群心中播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校内活动深化大学生文化认知与责任感,幼儿园活动则创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同时,搭建起校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交流平台,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