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次,内塔尼亚胡又赴白宫,拿什么“底牌”换特朗普“撑腰”?

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白宫接待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这是后者自今年1月以来的第三次访美。

内塔尼亚胡6日在出发前感谢特朗普在对伊朗行动中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以色列“从未在白宫拥有过这样的朋友”……相信特朗普“一定能推动(加沙)停火进程”。

外界好奇,顶着“战时总理”头衔近两年,内塔尼亚胡真的准备好按下巴以冲突“停止键”了?

特殊关系

内塔尼亚胡此次访美,被外界视为上月美以联手打击伊朗核设施后的“胜利之旅”,旨在为自己争取国内政治支持,特别是在以色列明年将迎来大选的背景下。

内塔尼亚胡临行前介绍称,他此行将会见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美方高官。“此访期间,如何用好我们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同样至关重要。”

舆论认为,这是一次“答谢”与“对表”之旅。

一方面,在获得特朗普对伊朗打击的全力支持后,内塔尼亚胡在某种程度上对其最重要的盟友心存感激。

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很清楚,伊朗仍保留部分核能力。他此访将寻求特朗普澄清一些问题,比如若伊朗恢复核活动,美国是否支持以色列再次发动打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此次访问是在以色列与美国联合打击伊朗核设施之后展开的,聚焦双边关系的修复和巩固。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内塔尼亚胡的“以战养政”与特朗普推动“重大外交突破”的愿望存在矛盾,美以关系出现波折。

具体表现为,美国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与以色列的利益相冲突;美国打击胡塞武装后又单独与其达成停火协议,令以色列感到愤怒;此外,特朗普首次中东行选在海湾三国,绕开以色列,引发种种猜疑。

不过近期,随着美以联手打击伊朗核设施、展示两国战略目标的一致,以及特朗普发声批评内塔尼亚胡所涉腐败案的调查,向后者释放善意,美以关系得到恢复。

如今,内塔尼亚胡半年内的第三次访美再次表明,美以特殊关系基础依然稳固,矛盾只是表面的。

“胜利叙事”

6日,在内塔尼亚胡启程之际,以色列派出谈判小组前往卡塔尔,新的加沙停火提案细节曝光。

据知情人士介绍,最新停火计划为期60天。哈马斯将释放10名人质,并交出18具人质遗体;以军则撤至沿以色列和埃及边境的缓冲区,允许人道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并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不过,最新停火提案并未满足哈马斯“实现永久停火”的核心诉求,而是提到将在60天内继续就永久停火进行谈判。

提案指出,在此期间,特朗普将“确保以色列遵守”停火承诺,并计划“亲自宣布该协议”。

过去一年半,以色列和哈马斯曾于2023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次停火。但今年3月,以色列单方面恢复军事行动、破坏停火。

如今,特朗普的个人担保似乎是试图向哈马斯保证,以色列不会故技重施。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以色列已接受上述提案;哈马斯4日给出“积极”反馈,但停火细节仍需制定。内塔尼亚胡6日称,相信特朗普“一定能”推动停火进程。

舆论指出,促成加沙停火将是内塔尼亚胡此访的主要议题之一。尽管具体条款和执行方式尚不明朗,但人们有一定理由感到乐观。

一来,特朗普催促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二来,哈马斯和以色列都有停火诉求。哈马斯物资短缺、领导层被打击,巴勒斯坦人希望人道危机尽快得到缓解;以色列虽占据战略优势,但也面临国内人质家属、国际盟友和人道主义方面的多重压力。

不过,从行为逻辑看,停火不是内塔尼亚胡的偏好。

以色列分析人士称,他更希望在伊朗问题之后,寻找新的“胜利叙事”,提升其政治地位,甚至考虑提前启动大选。因此,他可能会推动一项初步、临时的停火协议,并将其包装成全面停火。

丁隆指出,加沙停火确实是特朗普的重点关注。但以色列一直态度消极,停火缺乏实质进展。目前,以色列和哈马斯正在讨论60天停火的临时性方案。但是,双方的诉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以色列“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立场并未松动。

除加沙停火外,丁隆指出,此访期间,美以仍有诸多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一是关税贸易问题。尽管双方于1985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但美国4月仍对以色列征收17%的关税,过渡期将于7月9日结束。内塔尼亚胡希望以色列能得到豁免或优惠。

二是伊朗问题。联合军事行动后,美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磋商。尽管美国向伊朗表示希望恢复谈判,但美以再次袭击伊朗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伊互不信任,美以此前的联合打击突破两道“红线”。未来若伊核矛盾爆发,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可能成为常态。

三是叙利亚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特朗普政府取消对叙制裁的附加条件是叙以关系正常化。叙政府为获得美西方支持,可能牺牲戈兰高地等主权领土。在可见的未来,叙以关系或有突破。

互有所需

对内塔尼亚胡个人而言,此访带来意外收获。

以色列检察官日前因此次访问,批准推迟原定于本周举行的内塔尼亚胡腐败案审判听证会。接下来,以色列法院将于7月21日起进入夏季休庭期。

不过,内塔尼亚胡只是暂时获得喘息之机。

目前,他面临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3项指控,成为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审理的在任总理。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牢狱之灾。

丁隆指出,内塔尼亚胡处于困兽犹斗的状态。他面临司法审判、国内大规模抗议,但又被极右翼势力绑架。他需要通过战争手段在政治上“续命”,但代价也很高。此次访美也是寻求美国的支持。

引人注意的是,上月底,特朗普亲自给内塔尼亚胡撑腰。

他在社交媒体上要求以色列方面撤销对内塔尼亚胡的腐败案指控,并称这是“政治迫害”。他还在帖文中呼吁,“放过比比(内塔尼亚胡),他有大事要做!”

外界认为,对特朗普而言,力挺内塔尼亚胡并接待其来访,同样别具意义。

美国学者认为,此访有望推动加沙停火进程,这不仅有助于特朗普巩固国内基本盘,还将丰富其在全球事务中取得的成就,推进其整体外交政策议程。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并不掌握主动权,以色列仍掌控停火谈判的节奏。

丁隆认为,自1月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多点”出击,试图与拜登政府形成对比,但其政策逻辑和目标混乱,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从路线来看,特朗普政府延续奥巴马政府以来从中东“战略收缩”的政策,军事行动多为脉冲式介入,打完即止;同时展现出重商主义倾向,重视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和科技关系,关注领域从军事安全转向“低政治”领域。

但从行为方式看,无论对待伊朗还是胡塞武装,都是时而谈判时而打击,投机色彩明显。受此影响,特朗普中东政策效果不彰,不仅削弱大国信誉,也暴露出美国对局势的控制力和对盟友的约束力正在下降,中东霸权地位日益衰落。

展望加沙局势以及美以关系的走向,丁隆指出,加沙停火谈判前景较为悲观。内塔尼亚胡“以战养政”的策略仍未改变,双方难以实现真正停火。即使达成停火协议,也随时会被撕毁。

“美以关系基础牢固,大方向不会变。”丁隆说,未来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伊核谈判是否能继续,以及以色列是否会阻挠;二是以色列是否会再次袭击伊朗,并将美国再度卷入;三是四面楚歌的内塔尼亚胡还将如何延续其政治生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