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并存,关税暂缓期对化妆品不过是“中场休息”。
作者 | 文 静
时至2025年下半年,关税问题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7月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所谓“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
对于暂缓期延期一事,聚美丽在与业内人士交流时,其表示:“暂缓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是中场休息,影响不了整个比赛。长期来看,美国是要把贸易逆差作为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政策。”
聚焦到化妆品产业来看,这一动态影响的不只是中国美妆品牌,对日韩、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化妆品品牌来说,同样也面临着挑战,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关税战下,化妆品变天?
此次关税问题,对化妆品产业影响几何?哪些领域受到影响比较大?就相关问题聚美丽与琢石资本合伙人王勇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相较于其他的消费品行业(家电、服装等),化妆品行业对于‘对等关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美国本土化妆品制造业占比很小,大概在10%左右,特别是原料包材,起码有80%以上来源于中国企业,高度依赖中国进口;
其次,中国品牌及相关产品出口到美国,综合税率有可能达到54%,甚至65%,相较于美国品牌价格优势就不是特别明显,甚至是劣势;
最后,美妆行业属于高频消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有10%以上的涨价,消费者就会寻找替代品牌。
结合美国最新对各国的关税征收情况来看,关税征收幅度大致在20%-40%之间。
分国别来看,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下关税均为25%。长期以来,日妆、韩妆都是化妆品行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且近年来韩妆等在美、日市场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此次关税的推进对此应会产生影响。
王勇在与聚美丽的交流中就提到:“这次的关税政策对韩国化妆品牌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美国的进口化妆品品牌中大概有两成是韩国品牌,这样一来,关税政策会直接冲击到成本结构。”
结合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于本月初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韩妆出口数据来看,中国虽仍是韩妆出口第一大国,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同比下跌10.8%。
反观韩妆出口TOP2美国,出口额破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占韩妆出口总额的18.5%,出口量较上年同比增长17.7%,且韩妆对美国出口的增长是持续性的,具体情况聚美丽在此前的文章中已有报道(详见)。
与此同时,不少韩妆品牌近年来对外宣布转战北美市场,并针对北美市场作了相应布局,如LG生活健康、爱茉莉太平洋等(详见)。
然而,当关税政策一出,影响也随之而来。据韩国媒体beautynury报道称:“由于特朗普的关税炸弹,韩国化妆品企业股市一下子迎来下跌”、“大多数化妆品股都崩盘了,很难找到例外。”
彼时,韩国化妆品相关代表认为,“在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任期中,压力主要集中在韩国以外的问题上,例如国防开支,因此我认为化妆品行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如今如果真的征收10%的关税,美容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除韩国化妆品会受影响外,对于中国美妆品牌来说,关税政策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也不小。
一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我国化妆品出海国家前五名为:美国、印尼、英国、荷兰及日本。美国仍是我国出口的第一大国,较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2.78%。
另一方面,从资本方的视角来看,王勇表示:“(关税政策影响下)对于国货美妆来说,其短期价格的竞争优势肯定是下降的,拿口红举例,关税政策下口红的的成本上涨30%都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生产可能就要向东南亚转移,然后再加上本土的营销,又带来了市场未知的风险和团队成本上升的风险,长期来看,就必须要做技术升级,产品不能再搞通路货了。”
除此之外,近年来国货美妆还兴起了向越南、印尼等地出海的潮流。其中,我国化妆品对印度尼西亚整体出口额为6.05亿元,同比增幅161.06%。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日前,美国已同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对经越南输美商品征收40%关税。北京广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该条款意在强化美国在关税征收时对供应链和产地规则遵守情况的监管。”
面对美国关税的最新动向,各个国家的应对策略各异,日本、韩国均表示要坚定捍卫自身利益,印度则计划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如前文所述:“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中小品牌并未靠涨价脱困
从产业端来看,聚焦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牌针对关税政策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梳理来看,自关税事件爆发以来,提价已成为包含依特香水、爱马仕企业应对关税的一大关键词。
除上述具体提出涨价幅度、涨价时间的品牌/企业外,LVMH高层在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在其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将考虑涨价以应对美国的关税。
欧莱雅集团则在一季报中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首要任务是推动增长,以抵消关税上调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涨价、提价也可能存在难题。据外媒时尚商业报道,LVMH集团副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ianchi对外表示:“在不太可能影响奢侈品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公司有空间将高端产品价格提高约2%至3%,但提高美容产品价格很困难。”
对于中国品牌来讲,涨价同样会面临难题。王勇认为:“正常来讲,中国品牌在亚马逊上涨价15%,大概购买人数可能会下降两成。且原料、包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按照原来同样的定价的话,会引起毛利率下降,成本上升,对于一般品牌企业来说,短期是很难解决的。”
并且,据外媒fashionnetwork报道,亚马逊也在依靠雅诗兰黛和欧莱雅等高利润化妆品销售促进营收增长,减少关税对企业以及消费者情绪的影响,从而开展了为期四天的Prime会员日,活动于7月8日举行。
在王勇看来,消费者对高端化妆品定价的忍受程度远远高于高性价比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对于高端品牌,关税对于美国中小美妆品牌的影响很大,因为它无法消化关税带来的价格增长,很多中小品牌今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利润率下降、倒闭的情况,在美国的优势也不明显。”
“反过来看,对于美国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来说,还是要看美国是不是采取对等关税。而且这种氛围会引起消费者对美国品牌在社会消费心理上失分,高端线的美誉度下降,很有可能会流失到欧洲和日韩的品牌。”王勇如是说道。
结合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化妆品十大进口市场中,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占比分别为27.9%、8.1%、2.5%、2.0%、1.6%,共计42.1%;日妆、韩妆则分别为19.4%、13.7%,美国仅占比10.8%。
“而且,美国品牌的大众线,逐渐被珀莱雅等的国产品牌替代。对美国的品牌影响更多是成本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供应链成本,从包材到原料到加工环节,美国本土的生产成本肯定会增长的。”王勇补充道。
就当下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后又延期至8月1日的动向来看,王勇也提出了几个短期可行措施:
1、在有限的窗口期赶紧抢运囤货,降低成本;
2、通过保税仓的区域的政策避税,但覆盖的品类非常有限;
3、便是前文提到的涨价策略,但对国货品牌来说比较困难。
对于关税事件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影响,中国银行原首席研究员宗良博士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表达了他的见解。其表示,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明显影响,呈现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从挑战来看,一是成本攀升,利润压缩;二是订单流失,需求下降;三是供应链外迁压力增大;机遇方面,一是国产替代加速,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内需市场拓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三是市场多元化推进,全球布局优化。
面对关税挑战,王勇认为,有差异性、科技含量、企业长线能力的品牌更具增长潜力。
在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唯有确定性技术才能对抗不确定性的市场变化。
文中换算:1美元≈7.1743元人民币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文静
责任编辑: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