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谈廉是德之母:贪了一文钱,便是背叛了组织、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国家

原标题:廉是德之母(金台随感)

牛一鸣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4日 第 20 版)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这是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一句名言,后来罗大经又补充了一句,把诗意解释得更透彻、更警人:“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好多贪官家财万贯,其人则是千夫所指,其人品是一文不值。

罗大经当了几回小官,著过一本《鹤林玉露》,里面传有许多官人文人,或粉墨登场,或本色出演,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偶翻此书,看到了杨伯子故事:“嘉定间,杨伯子为湖州守,弹压豪贵,牧养小民,治声赫然,为三辅冠。”

杨伯子何以“治声赫然”呢?罗公探究其底,只看见一个字:廉。杨伯子自道:“士大夫若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由此生。”廉生什么,曾有一个名句:“公生明,廉生威。”“廉生威”之威,意为威望。贪官只有威风,清官才有威望。包公清廉,包公便有高威望:“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威望不仅让贪官污吏敛手,更会让百姓敬仰。无威望者,说话自然没人听,工作布置不下去;有威望之人,安排任务、部署事务,下属多会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而杨伯子对廉的称颂更进一步,公、忠、仁、明这些官德,“皆由此生”。

欲想贪官行公道,是不可能的。受了甲的贿,后面乙丙丁便几无可能去公平竞争。贪也不能生忠,贪了一文钱,便是背叛了组织、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国家。贪只生奸,只生佞。近些年来贪官被查处后的通报,许多都是如此: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明事、明理、明道,也是廉生的。原告被告打官司,廉官自然可把案子审理得明明白白,道理分明,法理清明;若是收了谁的钱,纵使墙上挂着“明镜高悬”匾额,也一定是葫芦僧乱判案。贪官不是看不见王法,不是看不见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是看不见前行三步是悬崖,他是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手软、嘴软,自然就不明事理、不讲法理。

廉生官德,廉也生恩德。福禄寿喜,是廉者给自己的心灵恩赏。清廉者是幸福的,“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夜半敲门不受惊,会场来人不被吓。

廉者生禄。敝地有名干部,受贿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出来后算了一笔账,受贿这些钱只抵得上坐牢这些年的工资。坐牢期间,工资也没有了,非法收入被没收了;坐牢出来,退休金取消了。他感慨道:“莫贪莫贪,吃贪腐吃进牢,没工资难养老。”

廉也生喜。看看那些身陷囹圄者的忏悔录,哪一个不是身心俱疲、早生华发甚至疾病缠身?贪官在忏悔书里都说,贪腐后连觉都睡不好,常常做噩梦,听打雷声心惊,听敲门声肉跳,听警笛声腿软,甚至听学校打铃声都头皮发麻。清官没心理压力,走到哪里都是一脸笑,一路欢,无愧无欠,身心自安。清官退休后,含饴弄孙,读书旅游,尽享天伦之乐,品茗下棋,走亲访友,到哪都受尊重,可以与人言笑晏晏,与贪官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形成强烈对比。

廉生德。廉生出好人格,廉生出做人的尊严。廉生的都是人间好品质。古训如镜,照见古今。守住了廉这道根基,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才能立得正,行得稳,吃得香,睡得安,活得坦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