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迷恋“二手”?

购物的尽头是什么?

年轻人们似乎最先参透了答案。

QuestMobile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闲鱼正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商平台之一。2024年,平台1.62亿月活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近50%。

这一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3月,闲鱼MAU突破2亿大关达到2.09亿,同比增长近20%,增速位列电商类App第一位。

同期,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的累计注册用户也突破了4亿。根据转转公布的数据,平台18岁至34岁的用户占比达七成,其中00后(18-24岁)用户最为活跃,占比达40%。

在闲置交易平台95分,过去一年,花费超10万元的用户数量年同比增长超40%,覆盖鞋服、包表配饰、数码、美妆个护、户外、家电、潮玩等多个品类。

从“买新不买旧”到“住进海鲜市场”(网友因谐音梗称闲鱼为海鲜市场),年轻人消费场景的转移,不仅体现在数据中,还藏在一系列生活方式的变化里。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7.5%的青年经历过五次搬家。一份2024年的调研则显示,上海青年租房平均换房周期为16.25个月,也就是不到一年半就要搬一次家。

与此同时,网球、骑行、抱石、滑雪,再到摄影、音乐特别是二次元等圈层不断涌现,每一次“入坑”和“退坑”的过程,也都堪比一次“搬家”。

豆瓣网友蜜奇从高中开始沉迷cosplay。据她透露,仅仅这一项爱好,就让她在高中到大学毕业的几年时间里,在二手平台上共交易了超过千件商品。

“不是新品买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价比。”每一次生活空间和方式的转变,甚至是不同阶段兴趣爱好的变化背后,都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但在这届年轻人眼中,购买二手并不是对性价比的单一考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旧物背后的情感附加价值。

在他们看来,二手交易的过程其实是对商品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分享和传递。

“二手物身上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昭示着它的前生:书上的笔记、耳夹上的编码、裙子内衬的绣花......有时候我会想,买二手物并不是在买它的今生,更是在买它的前世。”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强调个人风格的时代。

年轻人眼里的时髦,不一定非得从最新一季开始。老吉他特有的音色,旧相机独有的画质……这些更为“稀缺”的特质,恰恰是当下千篇一律的“新品”所欠缺的。

在这些新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二手交易早已不能用“出闲置”、“薅羊毛”来简单概括。这些懂得分辨和提炼产品独特性、价值感与实用性的互联网原住民,正在重新定义商品价值,甚至重构消费。

理性的年轻人:二手价才是商品的真实价值

与真正的羊毛党不同,那些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二手青年”,往往更加热爱生活、注重品质,同时拒绝被纯粹的消费主义绑架。

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中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消费祛魅”过程。她从每月要花费上万元的重度物欲患者,到只在二手平台捡漏的“羊毛党”,转变的起点,便是她第一次在二手平台上出售闲置。

“毕业搬到自己第一个真正的小家,为了将房间快速填满,我几个月就把信用卡买爆了。前段时间工作变动搬家,发现小小的房间东西多得惊人,一车都拉不走,很多一年以上都没用过的东西包括衣服。”

将这些闲置挂到二手平台后,她发现很多自己曾花费上千元买回来的衣服、家具,在平台上价格砍半都无人问津,相似的产品成交价都只有原价的1/3甚至1/10。“原价几百块的衣服,二手平台几十块还包邮才有人收,彩妆更是骨折价。”

“闲鱼上的价格,才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这位豆瓣网友直言,二手市场上商品营销的水分已经被挤干,剩下的就是商品本身的价值。

在为自己过去的冲动消费懊恼的同时,她也意识到,二手平台将成为她未来衡量商品价值和购物选择的绝佳工具。

“拥有这件物品会不会让我更快乐?”

“它会帮我节省时间和精力,还是会进一步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

“它真实的价值是多少,我是否需要为额外的溢价买单?”

这是她现在购物之前一定会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如果依旧想买,我会优先上二手平台看看,优先选择品相不错的二手,幸运的话还会等到别人便宜出的闲置新品。”

知乎网友“小英”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退坑”经历。

“以前沉迷买包,日本背回来的LV方胖子麻将包、棋盘格麻将包、Dior老花帆布手提包在闲置了几年之后都出售了。印象很深有一只KH Design的皮包,几乎没怎么用过,买的时候799,卖的时候100块包邮。”

在她们看来,服饰箱包这类“消耗品”几乎没必要去买贵价的新品。商家之间迭代、内卷的速度非常快,“3天打版,7天上架。”市场上充斥着同类型的商品,如果不是非常经典的款式,商品贬值会非常严重。

“严重的消费陷阱洗脑下,大家都买了很多不需要的衣服和用品,每个人都有过剩的库存。”这一现状让当下的二手市场,几乎回到了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形态,每个人都既是卖家也是买家。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二手交易只是让资源循环起来。”有了这样的心态后,小英表示,她不会再抗拒在平台上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二手衣物和用品。停止盲目的买买买之后,她也变得更懂得享受那些能够真正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产品。

“开始工作之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就越来越不喜欢‘伺候物品’。只希望把时间花在运动、徒步、大自然和阳光里去。要把自己身上都市人的毛病都扔掉,做作的东西都扔掉。”

二手市场的独特魅力:找到每个圈层里的稀缺品

然而,刨除利润、营销的二手商品,真的就只剩下功能价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时尚领域,一些Vintage、中古单品,收藏价值和市场价位通常远远高于新品。这一现象在潮玩、二次元、偶像等圈层表现更甚,这些二手潮玩、卡牌的价值和Vintage包包、中古家具一样,往往是由某种程度上的“稀缺性”而非功能来决定的。

而在这些圈层中,具备“稀缺性”的商品,是必备的社交货币,也是强化圈层内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今天很多所谓兴趣圈层的周边商品在流入二手市场之前,稀缺价值就已经被商家提前定义了。例如盲盒中限量的隐藏款、球星卡打上xx/xx的编号(第二个编号数字越小越稀缺)。

但在很多真正热衷于购买二手、中古产品的消费者看来,这些产品和那些具备收藏价值的Vintage单品不同,前者的稀缺性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刻意营造的,本质就是饥饿营销。

“大多数中古单品的独特性要么来自于年代过于久远,状态完好的单品不多见;要么来自于当时特有的生产方式,使其无法复制;亦或是来自于设计本身的影响力,以及前主人留下的独特痕迹等等。”

时尚是个循环。服装设计师小E热衷于在国内外的各大二手市场淘二手服饰,在他看来,一些颇具年代感的旧衣服在今天看起来依旧很有味道,“但那种手工感和年代感是新的衣服不可能复制的。”

一条原色牛仔裤经过长年反反复复的穿着和洗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落色,成为一些人迷恋牛仔的主要原因。后来,为了加速这种“复古感”的形成,人们发明出水洗工艺,人工“还原”出这些复古痕迹。

牛仔的生产工艺变迁史证明了消费者对“使用痕迹”的迷恋可以追溯到消费诞生之初。这些藏在旧物中的情感价值难以言说但真实存在。

“我更倾向于寻找经典、结实、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物件,欣赏那些在制作过程中凝结了大量心血、技巧与时间的作品。”一位二手收藏爱好者如是说。

“我今年很喜欢收集五六十年代的手工制作的娃娃,这种东西没有、也不太可能有新的厂家去生产,所以我只能也很乐于买二手的。我也会收集古董书,时尚在轮回,一些技艺也是一样,比如绘画,你去找五六十年代乃至二三十年代的书,有的是非常好的教程书。”

小红书上的求购二手好物贴,网友在评论区自发交易

然而,无论消费者的真实兴趣和购买动机如何,今天的二手交易市场都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变化——消费二手日常用品之外,这类围绕兴趣展开的二手消费正在成为二手交易的主流。

闲鱼公布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在闲鱼上的月均“吃谷”次数达2.9次,单次消费金额超过百元,月均“吃谷”人数同比涨幅达到97.2%。

面向这类新需求,今年,闲鱼推出面向年轻人的兴趣消费互动子品牌“鱼鲤鱼鲤”——以二次元、娱乐、游戏为核心的兴趣互动社区,在泛二次元交易的基础上,新增晒秀摆阵、娱乐交友等内容。

闲鱼“鱼鲤鱼鲤”频道

闲鱼二次元与泛娱乐事业部总经理、鱼鲤鱼鲤品牌负责人雪海表示,鱼鲤鱼鲤基于闲鱼庞大的二级市场交易数据,推出了“图鉴”和“谷市行情”等一系列产品,实时追踪二次元、潮玩、追星等领域的交易热度与价格走势。

“谷市行情”既能够帮助圈层用户更好地做出交易决策,也是品牌监测新品热度的晴雨表。“鱼鲤鱼鲤在二次元、游戏、潮玩、追星等圈层的二级市场交易行情数据,可作为品牌监测品牌热度、新品热度的风向标。”

在95分平台,新的二手消费行为也显著了反映了年轻人的潮流趋势。今年以来,泡泡玛特 LABUBU 系列的盲盒、 JELLYCAT系列的毛绒公仔玩偶,在平台的交易规模环比10倍增长;CCD等复古相机正在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年轻人们记录生活的新宠。在95分App,复古CCD相机、富士拍立得相机等都有200%-300%增长。

同时,转转公布的数据指出,围绕摄影摄像、乐器、游戏机及配件、户外等兴趣圈层的二手交易量在过去一年里也分别上涨了29%、179%、12%、81%。

对此,2024年转转上线了新的产品频道“Kēng”。转转兴趣品类负责人Ken透露,Kēng实际对应的就是年轻人“入坑”、“退坑”的生活方式,“我们为了承接年轻人对兴趣类二手商品高涨的需求,特意做了这样一个频道。”

转转Kēng频道

“兴趣圈层上的用户需求更为细致。”他表示,和手机数码不同,兴趣圈层的用户需求更加分散,有的用户可能需要寻找一些入门装备,有的用户则需要满足特定进阶的需求,另外一些用户又爱好特定年代、特定型号的商品。

据了解,为了拓展这些兴趣圈层品类、满足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转转成立了专门面向这些多品类的商品研究部门,借助专家和AI的能力,提升平台的鉴别和履约能力。同时,在内容端,转转利用上述能力尝试将商品更全面地展示和推荐给对应需求的用户,例如提供乐器的音色等信息,以及产品适合人群的精准推荐。

二手消费场景升级:线上质检 线下破圈

“越是成熟的玩家越愿意且懂得在二手商品上花钱,相反,新手小白更容易对‘二手’望而却步。”Ken表示,这背后的心理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消费者并不是不愿意买二手,而是担心自己没有鉴别能力而上当受骗。

但如今,“新手”和“玩家”之间的信息差正在被逐渐抹平。原因一方面来自商品过剩,在连消费者都有“库存”的情况下,商品真正的价值有机会被重新审视和定义;另一方面,一些平台正在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资源,帮助用户补齐认知的缺陷。

在质检和鉴定的层面,转转会深入将每个品类每个方向的关键商品买到手里来,一件件研究,之后才会上线这个品类。Ken坦言,尽管年轻人的二手交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转转在拓品类方面依然显得十分克制。“我们希望保持转转长期可持续运营的核心‘持续保证商品信任的交付’。”

“近两年来,我们也在尝试通过外部媒体和达人向用户传递:转转不止能交易手机数码产品。依托转转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多兴趣品类中的大牌、品牌好货,也将会成为转转未来的优势赛道。”他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转转交易品类超过百余种。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暑假,平台电吉他交易订单量环比增长207%,网球拍交易订单量环比增长83%,摄像机交易订单量环比增长58%;8月下旬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期间,二手PS5交易量日环比增长128%、显卡成交量日环比增长104%。

“年轻消费者希望通过更为简单互动机制、有品质保障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二手商品的真实购买需求。‘从价格敏感’转向‘真实性敏感’”。

“品质保障是二手闲置交易的未来。”95分相关负责人则指出,当下年轻人对品质有更高的追求,闲置商品更需要“所见即所得”、同时还要有品牌、品质感。“用户不仅关注真假,会对比商品新旧程度、鉴定报告、养护记录,甚至研究品牌年份版本,决策更加理性。”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痛点,95分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质检环节,平台坚持做到让消费者放心、省心,每件商品均要经过专业团队鉴别、多人交叉验证、确保为正品后才可售出。查验鉴别工序上,要通过8条独立查验环节、37道查验工序,有品质过差、伪劣的二手商品会直接拦截,不发给消费者。

同时,95分联合权威鉴别机构,对商品品相进行高于行业标准的严格成色定级 ,确保每个商品的成色评级,真实反映商品品质状态,并用专业摄影棚和千万级高清摄影,一物一拍,将商品的真实品相如实呈现给用户。

95分针对不同产品提供的质检报告和说明

据了解,95分App的商品成色定级服务过程,已通过国际权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的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高于行业定级标准。

“95分目前覆盖鞋、服、包、表、配、数码、美妆个护、运动户外、家电、潮玩等10多个品类,未来还在不断拓展。”

平台能力的加持,让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二手交易得以在线上繁荣。《2024年度中国二手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6450.2亿元,同比增长17.56%。

与此同时,国内二手电商的线下玩法也在遍地开花。

转转集团旗下首家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上个月在北京友谊商店三层正式开业。该门店占地面积超3000平方米,SKU超过3万个,集结了二手奢侈品箱包、首饰腕表、游戏设备等品类。

区别于此前以回收、交易为主的小店模式,超级转转“仓储式大店+全品类”的探索为线下二手交易带去了更多逛的体验。

亿邦动力上周特意探店超级转转北京建国门新店,观察到超级转转在门店整体自助购物体验方式的基础上,为不同类目提供试背、试穿甚至试玩的服务,解决消费者购买二手产品时“所见即所得”的核心需求。

另一边,闲鱼此前在多个城市开出“闲鱼循环商店”,在选品和陈列模式上则更注重以“兴趣圈层”分类。

以南京首个闲鱼循环商品为例,店内主要分为数码区、户外区、运动服饰区、潮玩区等等,店内二楼区域还将不定期举办不同兴趣圈层主题的展览和线下聚会。据了解,南京店开业期间,某潮玩品牌将新品首发活动也搬到了店内。

闲鱼循环商店南京首店的谷子、毛绒专区,以及二楼展览空间

圈层链接是闲鱼线下店的重要特色业态之一。闲鱼副总裁和循环商店负责人李世杰表示。据透露,随着户外品类在平台交易量持续上涨,闲鱼今年年初也在线下开出首家运动户外主题的循环店。

过去,新品牢牢占据着消费市场的主要流量, 靠上新频率、广告投放,营造“新即好”的心理暗示,让人始终追逐下一件“未拥有”。但现在,二手商品正在尝试重构认知:不强调“前所未有”,而是强调“持续使用”;不靠包装和营销赢得注意,而是靠兴趣、故事、性价比和可持续赢得共鸣。

毕竟消费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占有,而是延续人与物的连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