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兰法院于2025年7月14日作出裁决,对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旗下的高端羊绒品牌Loro Piana实施为期一年的司法监管,原因是其供应链中存在严重的劳动剥削和不安全工作条件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Loro Piana董事会主席是LVMH集团“三公子”弗雷德里克·阿尔诺(Frédéric Arnault),他也是BLACKPINK成员Lisa的男友。
米兰法院的调查指出,Loro Piana将生产工作外包给两家“空壳公司”,而这些公司又进一步将订单交由非法工厂执行,而工厂老板为中国人。调查显示,10名中国籍工人(包括非法居留者)每日工作超过13小时、每周工作7天,时薪仅为4欧元(33元人民币),且居住在工厂内非法设置的宿舍中。
事发源于一名工人因追讨拖欠工资1万欧元(约7.7万元人民币)而遭殴打,受伤程度需治疗45天,引发警方介入。警方随后关闭了这家位于米兰郊区的工厂并逮捕相关中国国籍厂主。Loro Piana方面对此否认责任,表示涉事供应商未经告知擅自签订转包合同,违反合约规定。品牌于5月得知后已终止合作。
法院强调,Loro Piana出于追求更高利润而对供应链监管不力,是造成劳工问题的关键原因。若品牌在未来一年内改善相关管理,司法程序可提前终止。
法院明确指出Loro Piana“未能核实分包商的真实生产能力,未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来避免此类劳动剥削”,尽管品牌声称对非法分包不知情,但法院认定其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文件显示,Loro Piana支付给一级分包商的价格为每件夹克80-100欧元,而最终产品售价高达1000-3000欧元,巨大的利润空间与底层工人的微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意大利奢侈品行业近年的第五起类似案例,此前阿玛尼、华伦天奴等品牌都曾因供应链问题被法院监管。
事件曝光后,LVMH股价应声下跌1.6%,至480欧元,因为针对其子公司 Loro Piana 的法律诉讼引发了合规性担忧。
LVMH 股价动态(2025 年 5 月至 7 月)
资料来源:TradingView
这是LVMH旗下品牌短期内第二次出现类似问题(迪奥于2025年2月刚解除监管),引发对其内部监管体系有效性的质疑。
当下,投资者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合规风险的担忧日益加剧。欧洲监管机构正加强对奢侈品供应链的审查,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合规成本上升。
虽然LVMH集团财务稳健(2024年净收入126亿欧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03亿欧元),但若事件发酵导致信用评级下调或消费者抵制,可能影响其估值。
Loro Piana事件也揭示了奢侈品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供应链透明度
意大利奢侈品行业依赖复杂的多层次分包网络,特别是在纺织和皮具制造领域。许多“意大利制造”产品实际上由移民工坊完成,形成“灰色生产链”。法院文件显示,Loro Piana的分包商Sor-Man公司注册在米兰高档商圈,却无实际生产能力,完全依赖外包的非法工坊。
·成本与利润
奢侈品牌以高价(Loro Piana夹克零售价可达生产成本的30倍)销售强调“工艺传统”的产品,却将生产成本压缩到极致。证词显示,品牌与一级分包商的价格谈判极为严苛(“我开价后他们自然压价”),这种压力被层层转嫁,最终由最底层的移民工人承担。
·监管与执行的差距
Loro Piana声称进行过供应商审计,但法院认为这些审计流于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工坊生产的2025年春夏系列产量已从往年的6000-7000件骤降至2000件,反映品牌可能为应对经济放缓进一步压榨供应链。
尽管涉事品牌通常承诺加强合规(迪奥案例显示监管平均持续6-12个月),但同样问题反复出现,说明整改措施未能触及利润驱动的供应链模式本质。法院特别指出,即使媒体曝光后,生产链仍在继续运作可能性仍然很高。
Loro Piana事件标志着奢侈品行业面临范式转变: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不再接受“高端形象”与“底层剥削”并存的商业模式。随着ESG因素日益影响投资决策,奢侈品牌必须重新审视其供应链的伦理基础,将人文关怀真正纳入价值主张。
撰文、排版:姜锡妍
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