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2025全球AI+创新创业大赛亚太区赛首站正式启动。此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是推动AI教育落地的重要实践,它积极响应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的要求,为香港及大湾区青少年搭建了AI学习与实践的关键平台,助力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意义深远。
此次活动举办,是5月28日启动的首届全球AI+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延伸。该大赛由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GIAI)与粤港澳大湾区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依托香港作为国际创新枢纽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打造全球AI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平台,为青少年、科研团队及企业提供跨国界的发展机遇。
活动由香港航海学校、全球人工智能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商业联合会等多方联合主办,契合全球研究院官方邀约,旨在全方位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创业协同共进,为AI领域精心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未来栋梁之材。
开幕仪式:汇聚期望,开启创新征程
开幕仪式现场气氛热烈,香港航海学校陈道沛校长、全球AI+创新创业大赛创始人樊星、内地专家教师赴香港教育局交流与协作代表肖春琳等嘉宾出席,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对来自大湾区学生表达了热烈欢迎,对活动顺利开展寄予深切厚望。
陈道沛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的香港航海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体验,助力学生明晰科创升学路径。他强调,“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在AI领域的创新热情,通过两地交流协作培养其实践能力与数字公民素养,为大湾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输送更多优秀科技人才”。
香港航海学校校长 陈道沛致辞
肖春琳代表内地专家教师发言时提到,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协作,将为大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创造更多机遇。他寄语学生,“愿你们以‘未来公民’的责任与担当,用AI创新点亮世界,在科技浪潮中坚守初心,用智慧与行动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内地专家教师 肖春琳致辞
课程亮点:多元实践,融合多领域知识
本次活动为期4天3晚,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涵盖航空、航海、名校参访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学习实践机会。
在航空领域,学生将参与前沿航空知识讲座,深入学习航空发动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未来飞行器发展趋势等知识,并亲手制作、发射火箭。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航空技术原理,更能有效锻炼其团队协作与动手实践能力。
航海领域同样精彩,学生将聆听航海知识讲座,了解卫星导航、智能船舶以及海洋文化等内容。此外,通过亲手用硬纸板制作“诺亚方舟”,探究浮力与承重关系,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航海的独特魅力。
参观香港抗战及海洋博物馆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学生将走进这座场馆,与历史对话,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是一次汲取知识、拓宽视野、点燃梦想的宝贵经历。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融合科学、工程、文化等多领域知识,并由行业专家、资深工程师和专业飞手进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无人机飞行、航海船等项目,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提升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及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目标: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人才培养
本次活动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通过海陆空多维实践与城市文化探索,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文化认同与生态意识?”为核心驱动问题,精心创设“香港人工智能学生大使”情境,引导学生化身航天工程师、航海探险家、城市文化解码员,在真实场景中解决科技、文化、生态等多方面问题。
活动聚焦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边界、提升综合能力、开拓国际视野,着力培养他们在AI领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前沿科技知识,还将逐步形成跨学科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筑牢根基。
未来展望:携手共进,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
2025全球AI+创新创业大赛亚太区赛首站的启动,是大湾区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创新创业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将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在交流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火花,为大湾区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专题采访
展望未来,各方主办单位将继续紧密携手,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机会与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陈道沛校长表示,“期望通过此类活动,激发更多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大湾区未来发展贡献力量。”樊星也对活动未来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学生将站在更高起点,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活动的成功启动,为大湾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优质平台,更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社会共同期待学生们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未来AI时代绽放光彩,为推动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编辑:余晓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