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美大学“河小禹”专项实践队赴福建省建宁县,对闽江源头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及传统治水智慧等方面开展调研,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新路径。
行前,实践队精心筹备并召开专题汇报会,就调研方向、水质检测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在集美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演练设备操作流程,确保实地工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图为实践队负责人做专题汇报 李国瑞供图
抵达建宁后,实践队首站走访建宁县水利局。座谈会上,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建宁作为闽江源头的重要地位及其在闽江流域(建宁段)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并解读“河长制”的实施对保护水资源、管理岸线、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使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建宁县守护源头生态的坚定决心。
图为实践队在建宁县水利局开展座谈 龙昱瑾供图
聚焦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课题,实践队深入明一国际生产基地与牧场进行专题调研。作为生态农业标杆和源头敏感区企业,明一国际展示其在节水护水方面的创新实践:运用智能灌溉、循环回冲、AI智能喷淋等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实现科学还田;并将水资源保护理念融入文旅项目与科普教育,形成特色发展模式,为源头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为实践队在明一国际调研合照 李国瑞供图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来到建宁母亲河濉溪,开展流域生态保护宣传与志愿服务——使用专业设备沿河进行规范的水样采集与快速检测,初步掌握流域水质状况;积极清理河岸垃圾,向沿岸居民和游客发放宣传资料,普及河流生态保护、水源地重要性及防溺水安全知识,以实际行动倡导共建水清岸绿的美丽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宣传活动 黄天烁供图
为传承传统治水智慧,实践队对上坪古村排水系统进行了系统性调研。队员们实地勘察沟渠布局、构造及与自然水系的连接,访谈村民了解其历史沿革与管护经验。结合无人机建模等技术手段,团队深入解析排水系统的传统智慧内核,探讨其在适应现代需求、应对极端天气方面的潜力,并就如何在保护古村风貌前提下科学优化排水防涝能力,提出了青年学子的思考与建议。
图为实践队对上坪古村落开展调研 李国瑞供图
此次建宁之行,集美大学“河小禹”专项实践队通过座谈交流、企业调研、水质检测、环保宣传、古村探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建宁县在闽江源头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生动实践。队员们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考与行动方案,持续以专业知识服务地方,以青春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为闽江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文\王璟 林丹怡)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