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遭袭、军事机关被炸、数百人身亡……当下,叙利亚局势似乎正成为中东新的爆点。
局势升温的背后离不开一只强力“推手”——以色列。连日来,以色列强势介入叙南部冲突,并首次攻击叙现政权军队和权力机构。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危机四伏。两个极右翼宗教政党接连“退群”,导致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沦为少数派政府,甚至被认为面临垮台风险。
刚打完伊朗、加沙停火谈判正陷僵局、国内政局又不稳,此时对叙利亚出手,难道内塔尼亚胡又在玩“转移矛盾”的游戏?这次可能不是如此简单的套路。
以色列为何强势介入?
叙利亚此次冲突最初起于内部不同族群之间的纷争。
据新华社报道,本月初,一名德鲁兹青年在叙南部苏韦达省一处检查站附近遭贝都因部落人员“袭击和抢劫”。
随后,德鲁兹武装人员“扣留”数名贝都因部落人员加以报复。
13日,双方爆发激烈冲突。14日,叙现政权向当地部署安全部队,以平息冲突并控制局势。15日,叙安全部队与苏韦达省地方代表达成停火协议,但冲突并未停止。
短短数日之间,局势迅速升级,与一个关键角色“下场”密切相关。
以色列14日起介入冲突,连番打击叙政权位于南部省份的军事目标,造成叙安全部队人员伤亡。
16日,以军扩大袭击范围,轰炸叙首都大马士革,空袭叙“总统府”附近地区和叙“总参谋部”大楼等地,并决定向叙边境增兵。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17日说,冲突和空袭已造成360人丧生。
自去年12月叙局势突变后,以色列对叙利亚已实施数百次军事打击,但都是集中轰炸此前巴沙尔政权的军事设施。此次却把火力对准叙现政权,攻击其安全部队、坦克车队乃至军事权力机构,尚属首次。
之所以强势介入,按照以方的解释是,“防止叙利亚德鲁兹人受到伤害”,并确保以叙边境附近地区非军事化。
从历史和文化来看,以色列与叙利亚德鲁兹人确实渊源深厚。
德鲁兹人被认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总体信仰伊斯兰教(德鲁兹派是什叶派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以方占领的叙领土戈兰高地。
在叙利亚,德鲁兹人主要聚集在该国南部靠近戈兰高地的苏韦达、德拉和库奈特拉三省,约占叙利亚总人口的3%。仅在戈兰高地,就居住着2万多名德鲁兹人。随着戈兰高地被以色列长期掌控,不少德鲁兹人也逐渐认同以色列。
巴沙尔政权被推翻后,以色列一直在与叙南部德鲁兹人接触,试图与其建立联盟,在叙南部建立非军事区。
不过,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指出,以色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保护德鲁兹人或者巩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其“野心”远超于此。
叙利亚政局剧变以来,以色列对叙不断展开军事行动,包括此次行动在内,都有一个整体战略目标:让“中东心脏”叙利亚处于虚弱、分裂的状态,使其无法对以色列构成实质性威胁,从而确保以色列的绝对安全。
迄今为止,以色列已基本摧毁叙前政权留下的空海力量、防空部队及导弹部队,还趁机占领戈兰高地由联合国控制的军事缓冲区及周边区域。
与以色列接壤的叙利亚南部被以色列视为关键要地。历史上数次中东战争,叙利亚军队都从戈兰高地所在的南部地区攻入以色列。因此,以色列拒绝叙政权部队进入叙南部,意图使叙南部彻底非军事化。
内塔尼亚胡又悬了?
还有一种猜测是,以色列此次动武意在转移国内矛盾。
近日,因不满内塔尼亚胡政府未能兑现立法豁免极端正统派犹太教人士服兵役的承诺,两个极右翼宗教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沙斯党先后退出执政联盟。
两党退出导致执政联盟在议会(120席)中所占席位从68席降至50席,沦为脆弱的少数派政府,使内塔尼亚胡承受更大压力,甚至被认为面临垮台危机。而扩大战争或可转移注意力,确保国内稳定,以及延续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
在牛新春看来,这一习惯性解释未必适用于以色列对外发动的每一次军事行动,国内矛盾可能还是要通过国内解决。因为“扩大战争反而增加对兵员的需求,征兵压力会更大,不利于解决矛盾”。
牛新春还判断,执政联盟一时半刻不会垮台。
首先,“退群”的极端正统派政党及其他极右翼政党虽有不满,但均不希望现政府垮台。
“右翼集团内部虽有矛盾,但已形成利益共同体,现在的执政联盟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极端正统派政党选择退出的时机很微妙——议会将从7月27日起休会3个月,这等于给内塔尼亚胡3个月的时间来处理兵役豁免问题,如果达成妥协,他们也可能重返执政联盟。
其次,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在打击伊朗后有所上升,若在加沙实现永久停火,支持率或进一步提升。
再次,即便出现最坏情况,内塔尼亚胡在议会3个月休会期结束后遭遇不信任投票,被迫提前大选,但大选还需额外3个月的筹备时间,内塔尼亚胡至少还能维持半年执政。
局势将如何发展?
据央视新闻消息,联合国安理会定于当地时间17日下午就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召开紧急会议。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6日对叙南部冲突升级表示“非常担忧”,并称相关方已就结束冲突的具体步骤达成一致。
继15日停火协议破裂后,16日,叙内政部门宣布在苏韦达省达成新的停火协议。
停火协议能否落地?以色列会否收手?
牛新春认为,从目前迹象来看,局势不太会进一步升级。
叙利亚方面,现政权虽然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略行为,但对于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从未还手。
一则军事能力受限;二则现政权的政策是与美欧建立良好关系,争取解除制裁、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与以色列改善关系也是美国支持叙利亚现政权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牛新春说,因此,叙现政权无意与以色列直接冲突。
以色列方面也避免与叙现政权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因为在完成集中打击叙国内军事设施的阶段任务后,以色列接下来要确保叙境内没有任何威胁以色列的力量,那就需要依靠叙现政权来控制叙境内局势。
而且,有消息称,叙现政权开始从南部撤军,这意味着以色列实现本轮军事行动的目标。
美国方面,自冲突爆发以来,一直施压以色列,要求其停止袭击叙利亚军队。
为和解进程蒙阴影
外界还注意到,叙南部爆发冲突、以色列强势出手,正值特朗普政府谋求中东和平之际。
近日,美国对叙利亚可谓动作频频。先是解除对叙利亚制裁,后又摘去沙拉领导的“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的恐怖组织“帽子”,被认为有意为叙利亚与以色列“化敌为友”铺路。日前,以叙两国官员被曝首次在阿塞拜疆会晤。
然而,以色列肆无忌惮打击叙利亚,引发外界对和解进程乃至中东和平前景的忧虑。
牛新春指出,以色列此次军事行动对美国推动的以叙和解会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更深入来看,以叙很难实现关系正常化,因为双方诉求不匹配。
叙利亚现政权的核心诉求是与以色列签署一项安全协议,迫使以色列停止袭击。以色列则要求达成关系正常化协议,但条件是叙利亚放弃戈兰高地主权、确保境内无反以势力,令叙利亚无法接受。
谈及中东局势走向,牛新春指出,“以色列是当前中东地区的最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最近一段时期,从加沙到伊朗,从也门到叙利亚,凸显以色列的军事扩张主义和冒险主义,正在加剧中东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