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来水散发异味,要做的不止事后“免单”

不是带来不便,是带来了“大便”。

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16日,杭州市余杭区多个小区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家中自来水有粪臭味,水质发黄无法使用。

(图源:社交平台)

(图源:社交平台)

该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炸了锅,有人怀疑“粪水管接错”,杭州余杭水务公司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辟谣,称自来水的嗅味指标异常,其他指标都正常。7月17日下午,水务公司表示水质已恢复,还承诺后续将给辖区用户减免5吨水费。

仔细梳理整个事件,最让人不解的是,水务公司把“第一时间”写进通报,却把真正的第一现场留给了居民自己踩雷。

杭州余杭水务集团的通报上写得清清楚楚,7月16日上午就发现了气味异常,便切换了水源供应。那水务公司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停止供水,并向各街道发出用水提醒?从发现异味到问题公布,整整拖了十几个小时,还要等居民自己发现,甚至有人在晚间还未收到通知,误用了发臭的自来水做饭、洗澡。

这暴露的不仅是应急迟缓,还有责任意识淡薄。水务公司要做的不止事后“免单”,而是事前“切断”,把风险关在前端。

(图源:社交平台)

(图源:社交平台)

事后,水务公司给出5吨水费的减免补偿,又能否覆盖居民抢购矿泉水的支出、外食外宿的额外花销、甚至对居民误食了异味自来水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

直到7月17日上午,仍有居民反映自来水异味仍未完全消除,用纸巾包裹水龙头放水可见茶色。要想真正打消居民的用水焦虑,不能靠一句轻飘飘的“水质恢复正常”,更要拿出一份及时、全面、可查的水质检测报告作为支撑。

毕竟,水不是普通商品,每一根管道都连着千家万户的碗筷,每一滴都该有出处、有说法、有责任人,只有高效、科学地应对供水异常,才能让居民安心拧开下一个清晨的水龙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