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消费金融真的来了。
2024 年底,京东集团强势出手,通过重组协议斥巨资收购捷信消金 65% 股权,一举成为控股股东,顺利将消费金融牌照收入囊中。5月19日,天津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捷信消金更名批复,正式批准该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7月2日,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经开区举办启幕活动,宣告该公司更名后的首次正式亮相。此举意义非凡,标志着京东在消费金融领域长达数年的布局终于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京东消金的启幕,吹响的不是号角,而是行业变革的哨声。
逆势闯入“红海修罗场”
过去几年,受行业监管政策变化,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市场的寒意袭人。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其中居民贷款仅增加5724亿元,主要由消费信贷构成的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624亿元。更早之前的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居民短期贷款全年分别增加3.92万亿元和4732亿元。
一来,行业监管趋严叠加经济波动,消费者钱包收紧,消费与借贷意愿随之下降。消费金融公司被迫加大营销力度,广告轰炸、优惠迭出,只为争夺有限客户。然而营销资源的高强度投入,显著推高了获客成本,进一步挤压了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企业经营如履薄冰。
二来,经济波动下部分消费者收入锐减、偿债能力下滑,直接推高了行业不良贷款率,进而导致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央行数据,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同比增长26.31%,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
三来,众多机构的产品在利率、额度、还款期限等关键要素上高度雷同,行业深陷同质化泥潭难以自拔。这种创新缺失的“千品一面”,使消金公司难以构建真正护城河,只能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彼此消耗。
消费信贷市场的寒意,是宏观经济承压的镜面映照,亦是行业自身痼疾的集中爆发,京东“逆势而行”有利也有弊。
好的一面是,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后,其有望凭借强大的电商平台基础、先进的技术实力、完善的物流体系、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等竞争优势,为消费金融业务保驾护航。有挑战的一面是,行业低迷,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差异化的金融产品的任务很艰巨。
总之,京东消费金融的登场,将为消费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变数,但前路荆棘丛生,其能否借助京东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在消费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时间的检验。
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
众所周知,消费金融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京东消金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4日,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蚂蚁、京东、携程、唯品会、58同城、度小满、微博等知名科技企业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布局消金牌照。
这些头部消金机构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具体来看,资产规模超过700亿元的消金机构共有4家,分别是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这4家机构的累计总资产高达近6388亿元,占比46%。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京东消金想要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一方面,蚂蚁消金基于生态优势的强大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地位,是京东消金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依托支付宝这一超级流量入口,蚂蚁消金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花呗、借呗等明星产品早已深入人心,渗透到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在享受便捷支付的同时,也被其消费金融服务深深绑定,形成了强大的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
得益于强大的生态体系,蚂蚁消金取得亮眼的业绩。2024 年,蚂蚁消金总资产达3137.5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收入达152.1亿元,同比增长76.3%;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倍。
另一方面,以马上消费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用科技铸成护城河,发展态势相对稳健,也是京东消金的强劲对手之一。
马上消费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系统,能够对用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精准评估,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保障资产质量。其不仅自主研发出全国首个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又在此基础上升级迭代出天镜2.0,近期又推出天镜3.0,以“群体智慧”的系统性破局……
需要说的是,除了蚂蚁消金、马上消金等强劲对手外,还有众多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网点布局和良好的品牌信誉,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业务模式,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京东消金来说,其接手的捷信消金,虽拥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但也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捷信消金此前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自身业务模式转型困难等因素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京东消金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清理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和风险。
接下来,京东消金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这片红海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征程。
“京东风暴”正在酝酿
京东落子消金,既是其金融版图的关键拼图,更如一条投入行业深潭的“鲶鱼”,一场重塑消费金融行业格局的“京东风暴”正在酝酿。
从企业层面来看,拿下金融消费牌照堪称其金融布局中的关键一棋,大大增强了自身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京东此前仅持有网络小贷牌照,业务杠杆率受到较大限制,且无法直接接入银行间市场融资。如今获得消费金融牌照,不仅杠杆上限更高,还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多元化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这对于京东拓展消费信贷业务至关重要。
从行业层面来看,京东的强势入局无疑是对现有竞争格局的一次强烈冲击,消费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一方面,巨头们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挤压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京东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其强势入局无疑将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将对行业提出更高的合规要求,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京东消金在享受牌照红利、加速业务扩张的同时,必须严守合规底线,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每一笔业务都经得起市场和监管的检验。
综上所述,京东布局消费金融,对自身而言是突破发展瓶颈、完善金融版图的关键之举;对行业而言,既是推动行业创新变革、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新动力,也是加剧市场竞争、重塑行业格局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