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智己汽车生死突围

从集团的“一号工程”沦为“吊车尾”需要多长时间?智己的答案是:半年。

2025年过半,中国新能源市场以40%的增速高歌猛进,而上汽集团倾注全力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却在销量泥潭中步履蹒跚。

头顶“上汽技术旗舰”光环,手握近百亿融资背书,智己的半年答卷却写满尴尬。曾经的战略王牌,正沦为集团转型的沉重包袱。

从“一号工程”到“吊车尾”​

2020年成立的智己汽车已经进入造车的第五个年头。与智己同时期出道,且同为国企央企“车二代”的,如阿维塔、岚图,如今都已经逐渐走上正轨,月销量已经相继破万辆。

而上汽集团6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智己累计销量约1.9万辆,仅完成年度10万辆交付目标的19%,月均销量仅仅只有3000辆左右。照此计算,智己汽车今年想要跨过年销10万辆这条造车新势力十年前定下的“生死线”,难度依然很大。

即使不与友商相比,从上汽集团内部看,在集团整体销量增长12.4%的背景下,智己的疲软也很刺眼。智己6月产量同比爆跌53.02%,销量同比下降15.15%;1-6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29.39%,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4.67%。合资板块正在逐渐回暖,智己反倒成了集团内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板块。

在此之前,智己汽车2024年虽然也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但全年累计销量为65,505台‌,同比增长71%,已经连续四年实现销量稳健增长。难不成今年要不进反退?

高端光环难掩策略失当

对于智己汽车的定位和重要性,集团层面已经多次在各种场合表态: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唯一的高端品牌,这个定位从未改变”、“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是上汽集团品牌破局的关键落子”……

但智己目前的表现显然与上述的定位有些“德不配位”。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产品困局。当下新能源车市场热点集中在9系和8系,7系车型只有小米、智界这些特色非常鲜明的品牌能够走量。

而以操控性能作为卖点的智己L7与LS7在一片主打家用的车型产品中难以突围。在“一年三代”的电车迭代节奏中,“双7系”更新缓慢。L6和LS6则深陷20-30万元的修罗场中,这个价位段的同级别竞品、跨级别竞品频出,“双6系”的热度快速就被稀释,独木难支。

其次,智己的营销失能已经被很多人诟病。营销无能和乏力,好歹也只是无效,但智己的营销失误往往是给自己带来负作用。早年间智己走黑红营销的路线,就屡屡引发争议。CEO刘涛为了引流,多次发表争议言论,屡屡被网友抓包。选择金晨作为品牌代言人,又误给自己固化了“美女专属”的标签。

去年智己L6发布时,与小米SU7做对比,竟将竞品参数标错。今年新款上市时,官方称为“行业首台AI外卖智能轿车”,又成为网络热梗。如此尴尬,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上汽集团一号工程的营销水平。

增程的生死突围

去年年底,智己汽车完成了94亿元的B轮融资。有集团层面的资源倾斜,有外来的资金支持,智己如果一直充当拖后腿的角色,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更何况,如今上汽又有了一个尚界品牌,其市场定位和价位段与智己有所重合。智己再不积极自救,一旦尚界一炮打响,智己在集团内部的地位就很难得到保证了。

智己汽车任CMO李微萌在上海车展期间曾表示,智己汽车今年一定会有爆款出现。如此笃定,关键在于增程。

前面提到的阿维塔、岚图其实也都是在推出增程车型后,销量开始逐级攀升。而智己也宣布了第三、四季度将推出LS6增程版及大六座旗舰SUV LS9,直指理想和问界的腹地。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智己的“超级增程系统”有其差异化的特点:宁德时代定制的大电池、快充、更低的馈电油耗,再加上智己原来的看家本领:灵蜥底盘、线控转向等。技术参数亮眼。

但做增程属于“抄作业”,因为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增程的成功案例,技术上的借鉴和超越并不难。但增程市场的胜负手从来不在参数。理想的场景定义、问界的鸿蒙生态,才是用户买单的关键,这取决于营销和传播。

如果智己下半年的新品在营销上仍然无法突破,甚至还继续“帮倒忙”,空有产品力也无济于事。

结语:

智己的困境是:技术储备雄厚,资源倾斜充足,却市场反应迟钝、战略执行飘忽、营销频频犯错。这让人恨其不争。

当务之急的是,智己需要真正读懂战场规则,抱着破釜沉舟的态度,认真做好下半年新品的营销和传播。留给智己的时间,已不足半年。若增程车型再未达预期,上汽的耐心与94亿融资,是经不起又一轮销量溃败的消耗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