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小而新”大学招生迎开门红,为何能打破985高校录取格局?

一些高分考生用手中的志愿填报选择权,对中国高校办学模式进行了投票,这对于传统985名校来说,不啻于一记警钟

眼下高考进入“录取季”,今年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录取分数线直逼一众名校,甚至超过了一些985高校。

细究不难发现,这几所高校都地处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追求高起点,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舍得在办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高投入,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知名专家人才坐镇。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舒适,但学费、住宿费并不算高。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专注于前沿应用学科,不追求大而全。虽然“小而新”,但致力于“小而精”,招生人数少,为提供真正的精英教育创造了可能。

微信图片_20250723162704.png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

这样的办学条件,对高分考生有吸引力,并不意外。还应看到的是,这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就业市场上学历的含金量在缩水,名校的光环效应也在递减。面对这种情境,有家长和考生看到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优势,目前看来就业前景良好,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放弃传统985名校,也体现了现实的选择理性。

一般而言,传统985名校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发展变化快速的当下,传统名校因历史积淀、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相对固化,一些传统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另外,985高校虽然一些学科学术指标和排名领先,但在创新创业、产学研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而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强调贴近产业需求,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无形中也加强了对考生的吸引力。

今年,一些高分考生用手中的志愿填报选择权,对中国高校办学模式进行了投票,这对于传统985名校来说,不啻于一记警钟,其在面对新兴高校的竞争时,优势逐渐被削弱,需加快改革以保持竞争力。如果这次高考录取的新现象能倒逼传统985名校加快改革步伐,其实是一种双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福音。

当然,考生追逐新兴热门专业,期望毕业后快速进入高薪行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该看到,这种风潮下,考生填报志愿时可能忽视自身兴趣与长期职业规划,存在盲目跟风的风险。若存在高校为吸引生源而夸大宣传就业前景,考生便容易受短期利益诱导,忽略学术根基的重要性,甚至盲目鄙薄传统学科,这无疑也是一种急功近利,值得警惕。

对于在今年招生季异军突起的这些新型高校来说,迎来开门红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建校时间短、学术积淀和校友网络尚不成熟,离一所真正成熟的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尚有很远的路要走。唯有看清这一点,这些高校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享誉国际的一流大学。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