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首次推出外卖自提店“七鲜小厨”:不排除入驻其他平台,定位“10-20元吃饱饭”

“我们知道大家很关心,外卖自提模式是不是京东在抢餐饮店的生意?我们的目标是和优秀的餐饮商家一起,从幽灵外卖和黑外卖手里夺回本来就属于他们的生意。”

京东入局外卖后,首次推出外卖自提店模式,受到业内广泛关注。7月23日,京东七鲜小厨负责人刘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截至目前京东已经收到2万多份报名信息,其中包含大量餐饮企业。

此前,京东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在全新的供应链模式下,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由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严格品控,以外卖、自提两种形式销售。竞选胜出成为每道菜品的合伙人后,可直接获得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后续该菜品的销售分成上不封顶。

刘斌向记者介绍,在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模式上,针对每道菜的合伙人首先会给100万的保底分成,后续菜品销售,还会继续给到分成,上不封顶。

其次从七鲜小厨的菜品定价上,10-20块吃饱一顿饭,从定价来看,京东希望竞争的市场并不是客单在30元、50元以上的那些正餐餐厅。

在七鲜小厨的开店选址上,会充分考虑到附近的供给情况,更多会选在那些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高的地段。同时,也会考虑菜品合伙人的已有门店布局,“毕竟我们是帮助菜品合伙人做增量市场,而不是去争抢老店的存量生意。”刘斌称,目前报名的餐饮品牌包括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

在供应链方面,七鲜向前一步参与到了食材供应链的环节,向深一步以合伙的方式开店运营。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模式,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是京东出资,餐饮商家只需要负责菜品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表示,只要消费者有需求,七鲜小厨不排除入驻其他平台,并称该模式不与餐厅及外卖平台竞争,亦不限定单一平台经营。

此前外卖补贴大战曾经一度如火如荼,针对近期“外卖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7月18日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平台企业。

作为政策落地的具体响应,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同步约谈饿了么等平台。目前相关平台已执行三项整改:全面下线“零元购”类促销活动;大幅收缩免单营销范围;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强活动监测、价格管控及骑手权益保障,并强化社会监督与信息透明度建设。上海相关部门将持续贯彻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治理原则,通过强化监管措施严查违法行为。同时要求平台严格遵循法规开展促销,确保交易真实性与商业合理性,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全面推动餐饮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谈到对于京东外卖的未来规划,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在内部演讲中表示,目前京东外卖的商业模式和美团完全不同,未来将有新的项目,会在一个月后和大家见面,期待这种商业模式能真正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又安全的食物。他提到,在未来一年半时间里,京东集团预计还将推出6个创新项目,但不打算推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会把现有七八个围绕供应链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做深、做强,做成国际化业务。

京东近期围绕零售餐饮外卖的布局相当频繁。

7月22日,京东被曝光入局香港市场,拟收购香港佳宝超市,据悉,双方约4个月前已经完成签约,交易作价达到40亿港元,包括购入佳宝零售网络及物业,将分批交付交易金。上述交易完成后,按计划京东及佳宝将会在8月1日成立新公司,并以新公司维持日常营运。

消息指,今次收购协议中还包括“过渡期”条款,即京东暂不会立即接管,仍由佳宝创始人林晓毅等代为管理3年,待过渡期结束,再确认下一步动作。

对此,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实际交易金额远没有40亿港元这么大,后续京东将通过供应链优势,进一步丰富香港零售消费市场的优质供给,具体官方信息或在8月份公布。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京东进军香港市场,应当是为了拓展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版图,它不只聚焦于香港地区的线下零售市场,而且可能进一步进入香港地区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市场。

翟巍认为,京东进军香港市场的优势在于,京东原本在香港生鲜零售领域已有投资,而且它在大湾区的供应链体系也可以发挥外部赋能效应,不过如果京东想要进一步涉足香港市场的外卖行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需要支付较大获得获客成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