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颜值还是卖价值,景区文创雪糕怎么不“甜”了?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华夫筒托着一朵以二乔牡丹为灵感的冰淇淋,花瓣纹理精致如绢,柔粉与暖橙色泽交融……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龙门文创院推出的这款文创雪糕迅速走红,吸引众多年轻游客专程打卡留念。

炎炎夏日,当游客在景区长时间步行后,面对一支标价20元起步的文创雪糕,购买意愿如何?

近日,观察者网在北京南锣鼓巷实地探访发现,半小时内,两家文创雪糕店仅售出一支产品,鲜有游客驻足询价。有附近商铺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表示,这与2023年夏季南锣鼓巷文创雪糕火爆出圈的情景“反差强烈”。

此外,杭州一家文创雪糕生产商也向媒体透露,今年市场销售明显疲软,预计销量可能下滑30%至40%。

随着曾因高价(如单支66元)被称为“雪糕刺客”的钟薛高已成往事,文创雪糕的市场前景引人关注。

文创雪糕的“盛夏凛冬”来了?

近期北京持续高温,最高气温一度达39.3℃。然而,部分景区的文创雪糕似乎正褪去往日的光彩。

在南锣鼓巷,两家商铺均在冰柜显眼位置陈列着多款文创雪糕。一家店铺销售的“兔儿爷”“南锣鼓巷”等产品贴有“必吃榜”标签;另一家则售卖“鼓楼”“天坛”“长城”“祥龙”等款式。

观察者网现场观察半小时,发现除一家商铺售出一支“兔儿爷”雪糕外,人流如织的南锣鼓巷未见其他游客问询或购买。

2023年“红极一时”的南锣鼓巷文创雪糕 视频截图

据附近商户回忆,2023年夏季,一款造型独特(被描述为“三分像鸡三分像猴,又有几分像‘黄虫子’,原型为萝卜”)的文创雪糕曾带动南锣鼓巷知名度飙升,吸引大量游客购买、打卡并分享至社交平台。“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一位南锣鼓巷商户坦言,“相比去年同期的火热,今年文创雪糕的销量下滑显著。商家进货量也趋于谨慎,可能担心销路。”

杭州西湖景区同样面临类似情况。灵隐一家商店店员在今年5月份向媒体表示,前几年引入的文创雪糕因价格偏高导致销售不佳,“今年已不再进货”。

杭州当地的文创雪糕主要供应商——杭州杭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行业销售旺季通常在春末夏初(4—6月)和夏末秋初(9—10月),淡季销量可能仅为旺季一半左右。该负责人指出,今年5月已明显感受到杭州本地文创雪糕市场降温:“以往家庭游客可能购买两三支,现在大多只买一支用于拍照打卡。”

55%的人喊贵背后,文创雪糕的利润去哪了?

2021年,三星堆文创雪糕率先破圈走红。

随后,圆明园荷花雪糕曾创下单日销售7000支的纪录;2023年扬州瘦西湖文创雪糕销售额近600万元;2024年嘉兴白酱油雪糕年销量超15万支……近年来,景区、博物馆等地推出的高颜值文创雪糕频频出圈,让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触达游客。手持特色雪糕拍照打卡,渐成年轻人出游的时尚选择。

以嘉兴白酱油雪糕为例,据嘉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嘉兴发布”消息,该产品单价18元,自2024年5月4日上市至2025年6月上旬,销售量突破15万支,创收近300万元。节假日高峰期日均销量超3000支。社交平台上,不少外地游客专程为此前来品尝,甚至有网友多次购买并分享高效打卡攻略。

不过,文创雪糕的价格也常引发讨论: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雪糕从初代15元涨至35元;有游客反映,国家植物园内25元的文创雪糕售价甚至高于门票。

一项关于“文创雪糕是否算新型雪糕刺客”的网络调查显示,55%的参与者因价格高而认同,34%表示可接受小幅溢价,11%愿意为设计买单。

2025年5月,国家5A级景区洛阳老君山推出首款金殿文创雪糕。景区相关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疫情期间曾试水文创雪糕,但定位始终是类似冰箱贴的“配套商品”,对其销售预期不高。该人士分析称,博物馆、主题公园等交通便利、气温较高的城市消费场景更利于文创雪糕销售,且毛利可观。反观山岳型景区,尤其位置偏远之地,因运输不便、夏季气温相对较低,不仅销量偏低,且运输和储存损耗巨大。

“年销15万支并不算多。据我所知,黄山景区文创雪糕年销量达79万支,总营收约1600万元。”上述老君山人士表示,若计入销售网络、渠道、运费等成本,实际毛利往往不高。

例如,景区若自营能力不足,多采取分销模式。每增加一层分销环节,都将摊薄利润。此外,文创雪糕对运输和仓储要求高,造型复杂的产品损耗率更高——棱角稍有损坏即无法销售。因此,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理论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文创雪糕如何逃离“短命网红”魔咒?

文创热潮下,设计精美、配色丰富的文创雪糕层出不穷。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上百种文创雪糕,年总销量超千万支。同时,其“吸睛的颜值”与相对高昂的定价(普遍15元起,部分高达40多元),使其在2023年被网友调侃为“最贵雪糕”。

网友晒出的各地文创雪糕

值得关注的是,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信息,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此前,其关联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盘箸有喜(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被申请破产审查。

业内分析认为,钟薛高等“雪糕刺客”现象,根源在于部分品牌过度追求高端化与网红效应,忽视了产品品质与消费者真实需求。高溢价虽能短期刺激消费者尝鲜消费,但缺乏性价比的产品难以获得市场持久认可。

面对挑战,一些雪糕品牌正积极调整策略寻求突破:部分企业转向研发低糖、低脂等健康概念新品;另一些品牌则着力提升性价比,通过优化供应链、精简环节降低成本;探索“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销售模式也成为重要方向,以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弥补传统零售客流下降。

观察者网注意到,长沙某景区一款添加当地特产擂茶粉的15元“爱晚亭雪糕”,因承载“长沙味道”而受游客青睐;苏州博物馆的“秘色瓷莲花碗雪糕”附赠文物解说卡,提升了产品的复购意愿。

前述杭州文创雪糕生产商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尝试通过降低克重、简化包装等方式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强化其“打卡拍照”功能。同时加强创新,开发如龙井茶风味等更具特色的新品。

有业内观点指出,消费者愿意为文化价值买单,但拒绝被当作“冤大头”。文创雪糕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传播,本质是以日常食品为载体推广文化。因此,不应本末倒置地依赖高定价区隔市场,关键在于持续投入文化创意开发,深化产品内涵,使其成为游客负担得起的文化体验载体。唯有如此,方能提升旅行体验,赢得游客认可,形成景区与游客间的良性互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