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山东布局建设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扩大国际物流大通道联动效应,下一步将如何发挥港口和国内、国际运输通道作用,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王海明: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内河黄金水道优势,着力完善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布局,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起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力。
一是全面提升通道服务效能。积极构建以沿海港口为龙头,以国家京藏和大陆桥走廊为依托,以瓦日铁路、胶济-邯济铁路等干线铁路和连霍、青兰、青银等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国际物流通道。优化通道基础设施布局,强化港口、航道与腹地交通衔接,加快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等集疏运体系,补齐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通道物流运输效率,支持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构建干线支线物流和仓储配送规模化组织、一体化运行的物流集散体系。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探索“一箱到底”,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升级,更好服务支撑实现“物畅其流”。
二是不断扩大开放合作能级。全面增强国际物流大通道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巩固提升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战略位势。目前,已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6条。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拓展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增强内陆港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河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深化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合作,支持港航企业参与沿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鼓励港航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沿海港口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动,深化内河水运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
三是持续释放三区互融活力。深化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整体布局、深度融合。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突出产业协同、平台共建、要素融通,聚焦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大宗商品贸易等优势领域,强化数字和创新赋能,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产业协同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省发展改革委将以布局规划为指引,奋力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文件指出,“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以济宁港为核心,请问,截至目前,济宁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谋划推进?
陈鹏:大家都知道,济宁素来被称为运河之都,京杭大运河在济宁纵贯南北,济宁港也是全国36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近年来,济宁市主动融入和服务交通强国重大战略,抢抓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畅物流、拓物贸、兴产业,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京杭运河通航里程和船舶运力居沿线14个通航城市首位,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航道,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的58%,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通达152个城市、16个国家。今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吞吐量557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53.2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0.4%、6.1%,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3-2025年)》提出“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总体布局,明确了京杭运河“骨干航道”、济宁港“核心港”的地位,为济宁内河航运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下一步,济宁市将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总体目标,以沿运河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依托,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中心,以梁山、主城、微山等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区为支撑,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临港产业集群中心、航运服务创新中心、绿色船舶制造中心“五大中心”,构建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一是高站位、大格局,统筹布局航运中心规划。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 年)》,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聚力打造具有内河航运全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二是提能级、强支撑,畅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提速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微山三线船闸等在建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京杭运河梁济运河段扩建工程、长沟复线船闸等前期研究,构建“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淄海、顺达港、祥城北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8个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融入河江海联运、沿黄陆海大通道、中欧班列和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等全国全省物流大通道。今年济宁港将迈入“亿吨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以上。
三是拓贸易、兴产业,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融汇数易平台二期项目,搭建港航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发挥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效能,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以运河为轴线,加快培育“七大百亿临港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腹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聚力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业基地,今年年内下水新能源船舶100艘,港航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培育形成济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为推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济宁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