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用50年?果链巨头伯恩光学UTG极限测试达200万次

在伯恩光学惠州生产基地的品质检测室,一片厚度仅30微米(约为头发丝三分之一)的UTG(Ultra-Thin Glass)超薄柔性玻璃,正以每秒两次的频率反复折叠。作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组件,这片薄如蝉翼的玻璃轻松突破50万次弯折大关,耐用性比行业水平提升25%,且无明显折痕。更令人惊叹的是,现场工程师透露,在极限测试中,其弯折次数最高可达200万次。

当前折叠屏手机常被质疑“脆弱”,果链巨头伯恩光学凭借其在UTG领域重大创新突破,不仅彰显其智能终端外观结构产业龙头的技术实力,更为行业应对挑战、提升产品可靠性注入强劲新动能。

0.4毫米弯折半径背后的“最优解”

过去几年,折叠屏手机从概念走向大众,然而,在其惊艳形态下,超薄屏幕的弯折寿命与难以忽视的折痕,始终是困扰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核心痛点,堪称折叠屏产品的“阿喀琉斯之踵”,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为攻克这两大难题,折叠屏保护盖板材质经历从CPI(透明聚酰亚胺)到UTG(超薄柔性玻璃)的升级,各项性能参数也在持续提升。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728/d0fcb613942c719e9df52156f552b74f.png

作为全球首家提供CPI量产解决方案的产业龙头,伯恩光学致力于不断提升UTG各项性能。面对UTG弯折性能、厚度与耐用性这难以调和的“不可能三角”,伯恩光学经历无数次实验和工艺迭代后,最终突破性地找到“最优解”,在多项核心指标上领先行业。

“伯恩光学UTG领先的关键,在于我们精准发现了理论最优的边缘倒角形状和表面应力分布规律。”伯恩光学相关研发负责人揭示了技术突破的核心。

基于这一理论的最优解,研发团队革新了UTG的边缘倒角设计、表面处理与边缘处理工艺等,有效重构UTG的应力结构,从而生产出行业顶尖的UTG产品。

正是依托上述创新技术,伯恩光学UTG成功将弯折半径突破性地降低至0.4毫米,大幅领先行业1毫米的弯折半径。这一突破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更小的弯折半径直接带来了更浅的屏幕折痕和平整度更好的视觉体验,大幅提升用户使用感受。

弯折寿命最长达50余年

与同行追求资本运作不同,果链巨头伯恩光学长期专注于技术创新,其在UTG追求更轻更通透的同时,厚度可减薄至30微米,超越传统CPI约40微米的厚度极限。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728/3e98c8ff78c1b343302be93f936e9fc8.png

更重要的是,随着弯折半径的大幅优化和应力结构的革新,伯恩光学UTG的弯折耐用性也实现质的飞跃。

对比普通UTG弯折20万次后即出现明显裂纹,伯恩光学UTG弯折50万次后仍完好无损且无明显折痕。以日常使用每天折叠100次估算,其使用寿命长达13年以上。而极限测试中高达200万次的弯折记录,更意味着理论寿命可达50余年。

至此,伯恩光学通过其独创的“最优解”,有效突破了长期困扰折叠屏手机的折痕与使用寿命两大核心瓶颈,真正实现了“薄”与“韧”的完美统一。

形成全链条UTG创新工艺体系

在伯恩光学惠州生产基地,高度自动化的UTG专属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集成高精尖设备的产线,从切割、减薄、强化到抛光、镀膜等工艺环节,实现全制程高度自动化,无人为接触,这种极高精度的自动化运行产线,铸就了伯恩光学UTG生产领先行业的优异良率。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728/606f94e0ad1973acd1275800e1d09bb1.jpg

围绕UTG的精密加工,伯恩光学已构建强大的专利技术集群,其中一项突破性创新直指行业痛点:在提升UTG防滑与抗刮花性能的关键喷砂处理环节,传统工艺因无法保护UTG超薄边缘,高速砂粒容易造成边缘碎裂,导致整片玻璃报废,良率下降严重。

为攻克此难题,伯恩光学独创了一种喷砂保护工艺,其核心在于创新的喷砂夹具设计,能在喷砂过程中精准保护UTG边缘。这项巧妙的改变,不仅解决了边缘易裂的行业顽疾,更显著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并间接增强了UTG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该技术也填补了国内UTG加工领域的一项空白。

如今,果链巨头伯恩光学已形成覆盖原材料配方、加工设备设计、核心生产工艺的全链条UTG创新工艺体系,为行业树立技术标杆,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