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上演了一场 “视觉保卫战”。25 岁的周女士被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困扰 4 年,长期忍受视物重影的折磨。在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的精心治疗下,她终于摆脱眼疾,重获清晰、正常的视觉体验。
四年前,周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向内偏斜,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重叠。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工作时阅读文件,还是休闲时观看视频,复视带来的眩晕感都如影随形。四处求医无果后,她慕名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
经杨秋艳主任全面详尽的检查,周女士双眼裸眼视力均为 1.0,但无论是 33cm 近距离视物,还是 5m 远距离视物,眼位都向内偏斜达 100 三棱镜度,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遭到严重破坏。结合症状与检查结果,周女士被确诊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为帮助周女士摆脱病痛,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后,杨秋艳主任团队为她实施了精准的斜视矫正手术。手术中,双眼内直肌后徙 5.5mm、右眼外直肌缩短 7mm,整个过程顺利完成。术后,周女士积极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如今她的眼位已恢复正常,曾经受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复苏。
谈及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杨秋艳主任科普道:“这种眼病发病急骤,患者会突然出现复视,且多在 5 岁以后发病。由于此时双眼视功能已发育健全,所以才会出现重影症状。患者眼球运动通常无明显受限,但需进行神经科检查,以排除颅内疾病。患者往往能清楚记得发病日期,但没有麻痹性斜视的眼部及神经科体征。” 杨主任进一步解释,融合功能失调、解剖因素及调节因素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学龄前儿童、眼外伤人群更易发病。此外,精神紧张和中枢系统疾病也可能诱发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典型症状为内斜视、复视,但眼球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在治疗方面,杨秋艳主任介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对于内斜度较小、复视干扰不大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佩戴最低度的三棱镜底向外眼镜中和复视,治疗周期 0.5 - 1 年;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内斜度数过大,在症状稳定 6 个月以上后,可通过手术矫正眼位,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有望恢复双眼视觉功能。杨主任特别提醒,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这极易突然诱发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导致视物重影。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