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条:美拟对日商品在原关税上再加征15%,日本急派官员赴美谈判

全球头条:美拟对日商品在原关税上再加征15%,日本急派官员赴美谈判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一位白宫官员周三透露,即便当前部分日本商品已被征收15%或更高的关税,美国仍将对这些商品加征新的15%关税。这意味着日本不会获得类似欧盟的“关税不叠加”待遇。

根据特朗普此前签署的行政命令,欧盟在美欧贸易协议中获得了关税不叠加的保障条款,而美日之间并无类似书面规定。

美方表态引发日本国内质疑,反对党批评政府未能明确协议内容,增加政策执行时的解释风险。日方担忧这一分歧或影响即将生效的美日贸易安排。

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本周赴美,与美方进行新一轮沟通。周三,他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举行了90分钟会谈,敦促美方尽快下调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关税。

两周前,特朗普与赤泽达成协议,同意将对日本商品的对等关税从25%降至15%,以换取日本在美增加投资。但关于汽车关税的具体调整时间,美方仍未明确,赤泽此次访美或将与财政部长贝森特进一步沟通。

AXIOS:特朗普将对芯片征收约100%关税,在美建厂可豁免

特朗普周三表示,他将对包含半导体的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但对将生产设在美国的企业予以豁免。

“我们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非常高的关税,但像苹果这样的公司有一个好消息:如果你正在美国建厂,或者已经毫无疑问地承诺要在美国建厂,就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换句话说,我们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大约100%的关税。但如果你是在美国建厂,就不需要缴税。即便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生产,但正在建设,那么就不需要缴税。”特朗普还表示,最早下周就可能对所有含有半导体芯片的产品征收独立的关税。

彭博社:瑞士联邦主席即将离开,料无法争取到更有利的协议

瑞士联邦主席即将离开美国。此次旨在说服美国政府放弃对瑞士产品征收39%关税的最后努力,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该惩罚性关税预计将于美东时间周四0时01分正式生效,届时瑞士将面临美国针对发达国家征收的最高关税。

瑞士代表团由联邦主席亲自率领,于周二匆忙抵达华盛顿,试图在最后关头说服特朗普总统改变主意。消息人士称,访问期间,瑞士方面向美国官员提出了一项新提案,但瑞方对在离美前能争取到更好协议本就不抱太大期望。

由于此次访问并未收到白宫的正式邀请,安排与特朗普总统的会晤面临挑战,目前尚不清楚瑞士主席在离开前是否会尝试与总统会面。

The Business Times:特朗普称,或将任命临时美联储理事填补空缺

美东时间周三,特朗普表示,他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内提名一位临时美联储理事来填补空缺,而不是以此来表明他选择此人接替杰罗姆·鲍威尔担任主席。

“我们可能会先任命一位临时理事,然后再任命一位正式理事,”特朗普周三在白宫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临时理事将在未来两三天内确定,然后我们将任命一位正式理事。”

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虑“可能”的三位候选人,他们可能来自华尔街。此外,特朗普重申,他考虑将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列为美联储主席空缺时的首要人选。

CNBC:美联储卡什卡利称,仍认为今年降息两次是合适的

在决定不降息不到一周后,部分美联储决策者发出信号,表示他们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和经济放缓的担忧日益加剧,尽管他们继续对通胀前景表示不确定性,而通胀率目前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尼尔·卡什卡利周三表示,对他而言,所有这些都表明未来几个月有理由降息。

“经济正在放缓,这意味着短期内开始调整可能是合适的。”卡什卡利在CNBC的Squawk Box节目中表示,并补充说,年底前两次降息25个基点“在我看来是合理的”。

卡什卡利表示,最近的数据“表明,实际基础经济正在放缓。我相信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关税效应还要等多久才能显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纽约时报:苹果公司将在美国招聘20000人,通过新的“美国制造计划”加速在美国的生产

苹果公司表示将在未来四年在美国招聘20,000人,新的25亿美元承诺是公司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的扩大计划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正与供应商合作,通过新的“美国制造计划”加速在美国的生产,首批“美国制造计划”合作伙伴包括康宁、环球晶圆、应用材料公司、德州仪器、三星等。康宁将把哈罗兹堡工厂全部用于为苹果公司生产,肯塔基州员工数量将增加50%。

美股收盘,苹果单日上涨5.09%。

路透社:通用汽车与现代汽车达成首份协议,将联合开发五款车型

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周三宣布,双方达成首份协议,将联合开发五款车型。

其中四款车型(紧凑型SUV、轿车、皮卡和中型皮卡)将面向中美洲和南美洲市场,并将同时支持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这两家全球汽车制造商还将联合开发一款面向北美市场的电动商用厢式货车。预计全面投产后,两家公司每年将生产多达80万辆电动厢式货车。(国际财闻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