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出消息,Momenta的第二代芯片已经处于研发阶段。
相比于已经进入上车测试阶段的首款芯片(对标Orin-X),Momenta的第二代芯片算力飞速提升,传输算力或已经达到600 TOPS左右,综合性能对标英伟达Thor和高通骁龙Ride Flex。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为Momenta本就是辅助驾驶行业的一线大拿。一旦它量产一线水准的芯片,意味着整个行业都会被颠覆。
现如今造芯的企业如此多,为何Momenta造芯的影响这么大?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隐形大拿,已经登堂入室?
提起Momenta(魔门塔),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甚至很多人会以为是一家外企。实际上Momenta的全称是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2016年的国内民营企业,但它的影响力远比它的名气要大。
截至2024 年底,Momenta在高阶辅助驾驶第三方智能辅助驾驶市场的份额超过60%,一直稳居行业第一,排第二的则是华为Hi模式的29.8%。也就是说,只要车企不想自己做高阶辅助驾驶,第一选择就是Momenta。
看看它的合作伙伴就知道了,豪华品牌BBA用的都是Momenta,合资品牌丰田、本田、日产、通用也是用的Momenta,大众也已纳入合作范围。
至于极其强调独立自主的自主品牌,也有很多投到了Momenta的怀抱。
“上汽系”的智己汽车、荣威都用上了 Momenta 飞轮大模型;广汽传祺的向往S7也搭载了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覆盖高速、城区及泊车场景;比亚迪王朝、海洋网20 万元以上车型用的是Momenta的方案,奇瑞最新的旗舰风云 A9L也搭载了Momenta的系统。
简单来说,你可以将Momenta理解成高阶辅助驾驶领域的宁德时代,华为Hi模式则相当于弗迪,它们就是典型的TOP 2,只是前者更倾向于纯粹的供应商,发展空间更大。
目前,Momenta合作车型定点数超130款,量产交付量突破30万台,从15万元到高端豪华市场全覆盖。想一想高阶辅助驾驶的市场总共才多大,就知道Momenta的含金量了。而现在,这样一家企业开始造芯了,可想而知市场影响会有多大。
(2)英伟达紧张,蔚来危险
Momenta确实有造芯的理由,毕竟通用芯片方案的成本并不低,一颗Orin X芯片要卖到3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10元)。而通用芯片的算力使用率毕竟是有限的,很难百分百满足Momenta端到端算法在实时性与能效上的专属需求。
而Momenta的目标,其实也早已明确。之前CEO曹旭东就曾经透露,高阶辅助驾驶行业也应该遵循“摩尔定律”,每两年硬件成本应该减半,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从这个说法推断,Momenta的核心目标是将高阶辅助驾驶整套方案的成本压到5000元级别。
这会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数据,前面说了一颗Orin X芯片要卖到2700元,两颗就是5400元,还有车企开发域控制器方案的成本在6000元左右,这加起来就要11400元了。
这还是这两年大大“打折”后的价格,刚开始 Orin X芯片上市时,价格要卖到500美元左右,后面Thor芯片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Momenta的方案就非常具有吸引力了。自家的芯片配自家的方案,可以保证算力最大化被利用,全方位降低成本。只是这样一来,英伟达一家独大的局面恐怕要被捅破了。毕竟反正是要买Momenta的辅助驾驶方案的,为何不连芯片一起“打包”呢?
另外一些受到威胁的,恐怕是现阶段拼命砸钱造芯的车企了。之前李斌曾经透露,研发神玑 NX9031芯片花了大概40亿。这个数字非常吓人,但考虑到蔚来光2024年买英伟达芯片就花了3亿美元,这样的长效投入还是值得的。
但现在Momenta的芯片也要来了,而且是芯片加方案的总价格,只约等于企业开发软件的成本,那自研的意义在哪呢?关键是蔚来们拿到的数据量远不能与Momenta相比,又怎能保证自己的方案能持续领先呢?
从这个角度说,最近纷纷投入造芯赛道的新势力们,一定要抓紧最近两年的时间多卖车,要不然前期的大投入很可能会打水漂。
(3)造芯变容易了?
前几年,国内能造芯片的企业似乎还只有华为,后来有了地平线。这两年,能够造芯片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小米、小鹏、蔚来纷纷实现破局。如今,Momenta也加入了这一行业。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一夜之间造芯变得容易了?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AI技术的介入大大提升了芯片的研发效率。全新的AI算法可在1秒内完成传统需要数月的芯片布局设计,同时还能实现芯片功耗、性能、面积(PPA)的提升。因为AI可以通过分析TB级设计数据,自动化解决复杂优化问题。
从设计工具(Synopsys/Cadence)、材料(信越化学 / 陶氏)到制造设备(ASML/TEL),全套的成熟供应链也让造芯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人,就是大量有“实战经验”的工程师,Momenta造芯团队的核心骨干来自之前OPPO的造芯项目哲库。
2023年7月,有十多位前哲库解的核心工程师与管理人才加入了Momenta。包括之前哲库 的COO李宗霖、软件部总监贾明军以及 SOC 2部高级总监俞国军,还有大量中层管理者。除此之外,Momenta造芯团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前华为员工。
事实上,当有一家公司造芯成功后,几乎很快就会“辐射”三到四家其他企业,比如李宗霖之前在联发科任职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现在造芯变得容易的重要原因,毕竟已经有了珠玉在前,做起来就没那么费劲了。
这样也好,不会再有某一家企业是众矢之的,而是大家一起承受压力。
(4)功夫拍案
此前,整个汽车行业称得上高阶辅助驾驶“全栈玩家”的企业只有华为一家。但因为华为合作的限制,辐射范围始终有限。而如今Momenta也加入了这一行业,还带着更多的客户群和颠覆行业成本的目标。一旦这艘航母启动,后续的连锁反应将是极大的。
现在皮球抛给了英伟达,当然也抛给了特斯拉蔚来,这些企业会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