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退了,岚图上了。”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0489.HK)抛出重磅消息:母公司H股私有化退市,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
外界普遍将此举解读为“腾笼换鸟”—— 把优质资产岚图单独拎出来,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去催化新能源转型。
功夫汽车也认为,这不仅是一则资本市场的公告,而是一声在新能源淘汰赛中划破长空的枪响。
过去三年,传统车企站在新能源的风暴口,却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里步步退让:东风集团市值腰斩、广汽集团回购自救、北汽集团几近边缘化……它们卖得多,却不值钱;利润薄,却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于是,东风集团此举无疑是一次自救,更是一场“重构估值、重塑格局”的赌博。
不过,接下来,问题也来了:
东风走出的这条路,会不会成为中国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模版?广汽、北汽们,跟还是不跟?
(1)“低估值困局”逼出破局之路
如果放在十年前,谁能想象,一家央企掌舵的老牌汽车集团,市值居然比不上它旗下刚起步不久的新能源品牌?
截至停牌,东风集团股份市值仅为148.78亿港元,PB低至0.31倍,几乎失去了融资功能。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热钱早已围绕着新势力、独立新能源品牌转,传统“大而全”的架构反而成了包袱。
对于东风来说,问题不在于卖不出车,而在于 “好资产被低估”。
岚图作为高端新能源品牌,技术、销量、生态正处上升周期,但在东风集团冗杂的港股架构下,它的成长被整体估值“拖累”。
另一方面,虽然投资人愿意为智能化、新能源赛道付费,但不愿为一家“燃油+新能源+合资”混合公司买单。
在这种背景下,东风选择“腾笼换鸟”,无疑相当于给予岚图一个全新的加速扩张战略起点。让岚图获得更高的资本溢价,打通融资渠道,加速研发和国际化布局。
这不仅是东风甩掉低估值包袱、释放新能源资产价值的关键一步,更意味着央企在高端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能力,正在被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过去两年,A股、港股一大批国资背景车企陷入同样的困境:市值低、融资难、转型慢。
而东风这次的操作,本质上是切断“低估值母公司”与“高增长新能源子公司”之间的连体关系,让后者独立获得估值和融资空间。
功夫汽车认为,这一策略,或许会成为未来3~5年央企乃至国企转型的“标配”。
(2)跟进者已在路上,广汽、北汽或紧随其后?
这一模式之所以值得行业关注,不仅因为它解决了估值错配,更因为它具备强烈的可复制性——尤其适用于那些“壳已老、子女强”的国有车企。
如果东风的操作是“样板间”,那么广汽极有可能是第一个“交作业”的学生。
首先,在“基本面”上,广汽的港股表现跟东风一样,市值腰砍,PB不到0.3;虽然此前大股东疯狂回购自救,但估值依然不振。
其次,在新能源突破口上,东风有岚图,广汽有埃安。外界往往觉得埃安“高开低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功夫汽车,埃安可能比岚图更具爆发力。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未来五年,滴滴计划投放100万辆L4级Robotaxi,而埃安是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自动驾驶等公司唯一的量产合作方。这意味着,埃安几乎提前锁定未来数年的新能源销量增量。
而且最近,广汽通过埃安持股华望汽车30%,是目前与华为合作最深入的车企。
与问界不同,华望的渠道体系对传统豪华车4S集团全面开放,BBA的经销商正在抢华望合作权。广汽投入了极大资源,甚至“不许失败”。一旦华望模式跑通,埃安将获得新的估值驱动力。
除此之外,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据悉将在11月推出首款20万元级L3智驾轿车,搭载华为最先进技术,同时用自研增程技术做到同级最低油耗。如果这台车成功,昊铂无疑将成为新的估值引擎。
虽然广汽一直计划推动埃安独立上市,但在监管趋严、估值敏感期等诸多因素制约下,IPO推进缓慢。
如果仿照东风这条“介绍上市+母体私有化”模式,埃安将可迅速登陆资本市场,而广汽集团本身的重组也能趁势完成。
因此,广汽并非外界想象中的“被低估者”,而是潜藏爆发力的“隐形黑马”。如果东风模式跑通,广汽复制的可能性最大,且成功概率更高。
另一家北汽集团的港股平台同样“失血”严重,市值低、PB低、流动性差。而旗下极狐品牌虽然话题性足够,但融资能力仍较弱,市场影响力不足。
对北汽而言,与其死守这块价值不断缩水的港股平台,不如复制东风做法,把“壳”让出来,给极狐换一个新的起点。这不仅能重构资本关系,也有助于凝聚新的战略资源。
可以预见,在新能源淘汰赛进入下半场之前,“分拆+私有化”将成为央企车企的共识,而东风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3)功夫拍案
东风集团突然打出的这套组合拳,既保持了东风对岚图的战略控制,又为岚图独立融资打开通道,还顺带优化了集团架构,是一套技术含量极高的转型方案。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财技运作,而是东风在新能源淘汰赛中为岚图打造的一条“资本增压跑道”。
可以说,岚图的未来潜力,才是东风敢于“退壳换牌”的底气所在。
新能源淘汰赛下半场,技术、渠道和生态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但资本结构的重构,或正在成为决定生死的新变量。
可以预见,在新能源估值体系彻底重塑之前,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将被迫走上同样的道路。东风开了个头,接下来,轮到广汽、北汽们交卷了。